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奥地利外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奧地利外交
Remove ads

1955年的《奥地利国家条约》结束了四大国的占领,承认奥地利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1955年10月,联邦议会通过了一项宪法,其中“奥地利宣布自己的自由意志永远保持中立”。这项法律的第二节规定,“在今后任何时候,奥地利都不参加任何军事联盟,也不允许在其领土上建立任何外国军事基地。”从那时起,奥地利就在中立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外交政策。

然而,近年来,奥地利开始重新评估其对中立的定义,在1991年批准了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行动,并在1995年开始考虑加入欧盟不断演变的安全结构。1995年,它还加入了和平伙伴关系,并随后参加了在波斯尼亚的维持和平特派团。1996年期间加强了对奥地利可能加入北约的讨论。奥地利人民党和史庄纳团队的目标是向北约或欧洲防务安排靠拢。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奥地利自由党则认为,继续保持中立是奥地利外交政策的基石,大多数民众普遍支持这一立场。

2000年2月,奥地利对外关系降温,这是1999年大选后,奥地利人民党与奥地利自由党组成联盟的缘故。欧洲各国政府实施了外交制裁,美国召回了大使。[1]2000年9月,一个由三名成员组成的小组对奥地利的人权和政治生活进行了评估,随后解除了外交制裁。[2]2000年11月,美国和奥地利实现关系正常化。[3]

奥地利领导人强调该国作为东西方中心以及作为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调解人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奥地利积极参与联合国工作,在联合国维持和平努力方面经验丰富。奥地利高度重视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并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维也纳欧安组织秘书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联合国药物管制规划署总部所在地。设在维也纳的其他国际组织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国际经济关系组织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最近,维也纳将全面禁试条约组织筹备委员会和瓦瑟纳尔协定(一个技术转让管制机构)列入其主办的国际组织名单。此外,《阿尔卑斯山可持续发展国际领土条约》的常设秘书处位于蒂罗尔的首府因斯布鲁克

奥地利传统上一直积极参与“通向东方的桥梁建设”,在所有各级增加与东欧和前苏联国家的接触。奥地利人经常与中欧东欧国家进行商业代表、投资、贸易、政治领袖、学生、文化团体和游客的交流。此外,奥地利政府和各种奥地利组织提供援助和培训,以支持该地区正在发生的变化。

Remove ads

双边关系

奥地利与众多国家保持着重要的双边关系。

非洲

更多信息 国家, 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时间 ...
Remove ads

美洲

更多信息 国家, 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时间 ...

欧洲

更多信息 国家, 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时间 ...
Remove ads

亚洲

更多信息 国家, 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时间 ...
Remove ads

大洋洲

更多信息 国家, 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时间 ...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