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70年至1940年的一个政权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語: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有時寫作La IIIe République)是1870年法蘭西第二帝國在普法戰爭中崩潰後建立的政體,直到1940年7月10日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納粹德國擊敗,隨後維希法國成立。
法蘭西共和國 République française | |||||||||||||||
---|---|---|---|---|---|---|---|---|---|---|---|---|---|---|---|
1870年—1940年 | |||||||||||||||
![]() 1939年的法蘭西共和國
| |||||||||||||||
![]() | |||||||||||||||
首都 | 巴黎 | ||||||||||||||
常用語言 | 法語(官方),和一些其他語言 | ||||||||||||||
宗教 | 羅馬天主教 加爾文主義 信義宗 猶太教 (1870年9月4日至1905年12月9日;於1918年12月5日至1940年7月10日適用於阿爾薩斯-洛林) 世俗國家 (1905年12月9日至1940年7月10日;不包括阿爾薩斯-洛林) | ||||||||||||||
政府 | 單一制議會共和制 | ||||||||||||||
法國總統 | |||||||||||||||
• 1871–1873 (首) | 阿道夫·梯也爾 | ||||||||||||||
• 1932–1940 (末) | 阿爾貝·勒布倫 | ||||||||||||||
法國總理 | |||||||||||||||
• 1870–1871 (首) | 路易·朱爾·特羅胥 | ||||||||||||||
• 1940 (末) | 菲利普·貝當 | ||||||||||||||
立法機構 | 法國議會 | ||||||||||||||
• 上議院 | 參議院 | ||||||||||||||
• 下議院 | 眾議院 | ||||||||||||||
歷史 | |||||||||||||||
• 萊昂·甘必大宣布建國 | 1870年9月4日 | ||||||||||||||
• 維希法國成立 | 1940年7月10日 | ||||||||||||||
面積 | |||||||||||||||
1938 | 13,500,000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938 | 150,000,000 | ||||||||||||||
貨幣 | 法國法郎 | ||||||||||||||
| |||||||||||||||
今屬於 | ![]() ![]() |
歷史系列條目 |
||||||||
---|---|---|---|---|---|---|---|---|
法國歷史 | ||||||||
![]() ![]() ![]() | ||||||||
史前時期(英語:Prehistory of France)
|
||||||||
|
||||||||
近代
|
||||||||
![]() | ||||||||
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戰爭給法蘭西第二帝國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動盪。1870年拿破侖三世倒台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繼續普法戰爭。戰後,普魯士人侵占了法國的阿爾薩斯(保留了貝爾福特的領土)和洛林(東北部,即現在的莫澤爾省),導致了法國社會動盪和巴黎公社的建立。第三共和國的早期政府考慮重建君主制,但關於君主制的性質和王位的合法占有者的分歧無法解決。因此,最初設想作為臨時政府的第三共和國,反而成為法國的正式政府。
1875年的法國憲法規定了第三共和國的組成。國會由一個眾議院和一個參議院組成,組成政府的立法部門,並由一位總統擔任國家元首。在法國前兩任總統阿道夫·梯也爾和帕特里斯·麥克馬洪的任期內,他們呼吁恢復君主制。但是隨著民眾逐漸接受了共和制以及一系列共和主義總統的統治,到了1880年代,呼吁恢復君主制的聲音便逐漸消失。
第三共和國建立了許多法國殖民地,包括法屬印度支那、法屬馬達加斯加、法屬波利尼西亞,以及在爭奪非洲的過程中在西非的大片領土,所有這些都是在19世紀最後20年獲得的。20世紀初,民主共和聯盟主導了整個政壇。最初,民主共和聯盟被認為是一個中間偏左的政治聯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變成了主要的中間偏右政黨。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到20世紀30年代末,民主共和聯盟和激進派之間的政治分化非常嚴重。二戰爆發後不到一年,德國軍隊占領了法國大部分地區,取而代之的是夏爾·戴高樂的自由法國和菲利普·貝當的維希法國的敵對政府。
在19世紀70年代,阿道夫·梯也爾將共和主義稱為「最不可能使法國陷於分裂的政府形式」;然而,事與願違,第三共和國的政治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左翼繼承了法國革命的改良主義,而右翼植根於農民、羅馬天主教會和軍界,代表著法國的保守勢力。[1]盡管法國選民之間存在嚴重分歧,並不斷有人試圖推翻第三共和國,但它仍存在了70年之久,直至2023年為止它仍然是自1789年舊政權崩潰以來,法國持續時間最長的政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