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鬆或稱肉酥肉絨,通常是用瘦肉魚肉雞肉持續乾炒除去水分後而製成的。肉鬆起源於中國[1],且在亞洲範圍內也是一種特別常見的小吃,特別是在大中華地區中國大陸香港澳門,以及台灣日本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越南等一些國家也能經常看到。

Quick Facts 別稱, 起源地 ...
肉鬆
Thumb
別稱肉絨
起源地中國
主要成分豬肉
Close
Quick Facts 漢語名稱, 正體字 ...
肉鬆
漢語名稱
正體字 肉鬆
簡化字 肉松
字面意思"Meat Fluff"
閩南語台語
漢語肉酥
字面意思"Meat Flakes"
閩東語
正體字 肉絨
簡化字 肉绒
字面意思"Meat Fabric"
越南語名稱
越南語 ruốc / 𩽖(北部越南語)
chà bông / 𣗪𣜳(南部越南語)
印度尼西亞語名稱
印度尼西亞語 abon
Close
Thumb
肉鬆拌粥

材料

一般的肉鬆都是磨成了末狀物,適合兒童食用,更講究一點的商家會加入芝蔴海苔。將肉鬆拌進裡或蘸饅頭食用。素食者也經常使用大豆蛋白製成的香鬆來拌粥。

在中國江南地區香港台灣也會當材料加入粢飯

台灣常見的台式麵包裡面,也有抹上沙拉再沾肉鬆的肉鬆麵包。

在日本,肉鬆多用魚肉製成。 在緬甸,有用蝦肉弄的蝦鬆[2]

在越南,除了用豬、牛、雞、魚以外,還用青蛙肉作肉鬆的。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