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條約
近代中國不平等條約之一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辛丑條約》(另名《辛丑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正式名稱為「中國與十一國關於賠償1900年動亂的最後協定」,而非使用和約(treaty)一詞,是大清與英國、美國、日本、俄羅斯、法國、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十一國在義和團運動結束、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簽定的一條不平等和約,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條約。條約簽定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9月7日(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故得其名(亦另有「九七國恥」一名),由大清的實際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委任欽差大臣慶親王奕劻、兩廣總督李鴻章作為談判及簽約代表。原條約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存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大清帝國與十一國關於賠償1900年動亂的最後協定 | |
---|---|
![]() 各國代表在辛丑條約上的簽署 | |
簽署日 | ![]() |
簽署地點 | 大清京師西班牙公使館 |
簽署者 | ![]() ![]() ![]() ![]() ![]() ![]() ![]() ![]() ![]() ![]() ![]() ![]() ![]() |
締約方 | ![]() ![]() ![]() ![]() ![]() ![]() ![]() ![]() ![]() ![]() ![]() ![]() |
保存處 | ![]() |
語言 | 漢語 法語(約定以法文本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