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第1屆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為中華民國首次依照中華民國憲法舉行的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選舉方式是由具有民意基礎的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以下簡稱國大代表)進行投票的間接選舉。該選舉乃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一次會議的一部分,選舉投票於民國37年(1948年)4月20日進行,選舉地點則是在中國南京市國民大會堂。中華民國副總統選舉雖同時進行,不過與總統選舉分開計票,不是與總統一起搭檔的選舉制度。
![]() | |||||||||||||||||
| |||||||||||||||||
| |||||||||||||||||
|

該選舉採差額選舉,且是首輪得票必需超過半數以上才能當選的絕對多數制選舉。在總統選舉方面,中國國民黨候選人、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以2430票的懸殊比數擊敗獲得269票的同黨對手居正,以將近八成的高得票率當選行憲後的首任中華民國總統。不過,蔣中正雖如預期的順利當選,但是蔣所屬意的中華民國副總統候選人孫科並未獲得當選。在經過四輪投票後,孫科以1295票比1438票敗給桂系軍人所擁護的李宗仁。不久,當選正副總統的蔣中正、李宗仁於同年5月20日在南京總統府宣誓就職。
民國38(1949)年1月21日任期未滿一年的總統蔣中正因中國內戰因素被迫宣布「下野」,依憲法第49條由副總統李宗仁代行總統職權[1]。惟民國39(1950)年3月1日,蔣中正以李宗仁無法施行總統職權為由「復行視事」,並於臺灣省臺北市介壽館正式復任總統職務。
此次選舉為中華民國政府行憲之重要步驟之一。因為第二次國共內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等因素,該次選舉是中華民國至今唯一一次同時於台海兩岸舉行的總統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