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㺢㹢狓野生生物保護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㺢㹢狓野生生物保護區,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部的伊圖里熱帶雨林中,蘇丹和烏干達兩國的邊界線上。占地約14,000 km²,包含伊圖里熱帶雨林三分之一的面積。
㺢㹢狓野生生物保護區在199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登錄名稱為俄卡皮鹿野生動物保護地,由於當地存在武裝衝突和非法狩獵、淘金等行為,1997年又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中。
Remove ads
歷史
㺢㹢狓野生生物保護區在1997年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中。保護區的主要威脅是由於刀耕火種的農業造成的森林開伐和動物的商業捕殺行為。採金對保護區的生態環境也同樣有損害。
截止2005年,在國家東部進行的戰役向保護區內部轉移,造成區內工作人員的疏散和逃離。雖然當地姆巴提人和班圖人敬畏本地的森林和野生動物,然而移民湧入、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缺乏相關的維護資金等因素,造成生態環境惡劣的情況發生。不過,該地區開展的生態旅遊,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維護資金,提高了公眾意識。
地理
㺢㹢狓野生生物保護區占地1362625公頃,海拔在500-1000米之間。平均溫度為24℃,不同時期氣溫的波動幅度在2℃以內。8-11月為這一地區的雨季,全年降水量大於50毫米。年平均日光照射時間可以達到2000小時以上。[3]
生態
㺢㹢狓野生生物保護區植物種類較多,經過詳細的調查發現,包含下層林木,混合森林中共有130種藤蔓植物和302種樹木。沼澤森林、混合森林、姆巴森林和二級森林是保護區內森林中最常見的四種類型。
沼澤森林主要生長在排水通路周圍,以狹長帶狀分布。混合森林和姆巴森林中的樹木較高,一般在30-40米,兩者不同的是,混合森林存在櫟樹和朴屬植物等大型林木遮擋保護區的情況,而姆巴森林的樹冠濃密卻較為平整。二級森林生長在曾經被採伐過的地方。[4]

正如保護區所取的名稱帶給人的直觀感受,該保護區內的㺢㹢狓很多,截至1996年,數量估計有3900-6350隻。埃普盧河附近是埃普魯保護與研究中心的所在地,這一設施的建立時間可以追溯到1928年,是由美國人類學家帕特里·克普特南建立,當時作為一個捕獲站。其中野生的㺢㹢狓被他們抓獲,並送往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動物園。現在這一設施有完全不同的作用,進行著許多重要的研究和保護工作。即便如此,現在很多的動物都已經轉移,只留下最少的數目,以確保圈養導致種群遺傳能力的下降。
此外,保護區還擁有許多其他有趣的或瀕臨絕種的動物,其中哺乳動物約就達到50多種,主要有麝香鹿、巨型穿山甲、非洲金貓、豹、狒狒、大河豬、林豬、小羚羊和森林香貓等。生活在這裡的霍加狓超過5000隻,而全世界的野生霍加狓大約也只有3萬隻。此外,非洲象的數量也較多,大約有6700頭。
這裡也是非洲森林中靈長類數量最多的地區,至今共發現了13種,其中包括赤色疣猴、黑白花疣猴、紅尾猴、白腹長尾猴、白眉猴、非洲小人猿等。鳥類數量達到329種,主要有帶點朱鷺、橄欖色朱鷺、長尾鷹、鷓鴣、黑珍珠雞、貓頭鷹、歐夜鷹、咬鵑、多情鸚鵡等。[5][6]
Remove ads
登錄基準
該世界遺產被認為滿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
- (x)擁有最重要及顯著的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態棲息地,包含從保育或科學的角度來看,符合普世價值的瀕臨絕種動物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