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一串珍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一串珍珠》(初定名:《風塵白眼》[2])是1925年攝製、1926年公映的中國無聲電影,改編自莫泊桑的小說《項鍊》[3]。編劇侯曜,導演李澤源,長城畫片公司製作。
歷史
該片用自製造的特別燈光攝製,佈景也十分新穎[4]。

1926年1月1日,長城畫片公司在《申報》刊登廣告,敬以「一串珍珠」恭賀新禧。 [5]
思想
編劇侯曜自述道:本片的思想是攻擊虛榮、提倡懺悔。他說:「什麼是高尚的思想?什麼是卑劣的思想?本沒有一定的標準。思想是時代的產物,一時代有一時代的思想,某種思想適合這個時代的需要,而能給當時的社會最大的實用的這種思想就是善,否則便是惡。」[6]
中央大戲院在宣傳本片時陳述如下:
上海爲中國繁華之區。亦萬惡萃薈之數。居民習尙奢靡。紙醉金迷。胡天無底。持志不堅之少年。咸爲虛榮所誘感。尤以婦女爲最。小家碧玉。爲虛榮心衝動而失身者。不知凡幾。長城影片公司有鑒於此。特攝製一警惕婦女虛榮心之電影。定名。『一串珍珠』。以珍珠引出男女交際中之危險。亦以珍珠表示夫婦愛情之濃厚。終以珍珠揭破婦女之虛榮心。[7]
情節
福民人壽保險公司的會計王玉生(雷夏電飾)的妻子秀珍(劉漢鈞飾)要參加朋友傅美仙(翟綺綺飾)的元宵節聚會,沒有首飾不好意思去赴會。王玉生從珠寶商朋友周全(邢少梅飾)借來一串委託修理的珍珠項鍊。元宵節聚會中,秀珍向美仙炫耀了這件首飾,美仙十分喜愛,馬如龍(劉繼群飾)看在眼裡。
夜間,有人偷走了珍珠項鍊。無法交還,在嘗試借錢失敗後,王玉生挪用公款購買項鍊歸還了原主。總理黃國光(黃志懷飾)發現後堅持法辦,王玉生入獄,秀珍搬到破屋住,以縫衣服為生。出獄後,世態炎涼親友不管介紹工作,最後在振華紗廠做工人。
一日,王玉生發現了馬如龍掉下的紙條,跟上前去,發現張懷仁(蔡毓飛飾)不斷以秘密威脅馬如龍,二人發生口角,王玉生衝上去救了馬如龍,並送進醫院。傅美仙已是馬如龍的妻子,她和秀珍都來看馬如龍。四人在場的情況下,馬如龍說出了實情:當初自己買通張懷仁偷竊珍珠項鍊贈予傅美仙。懺悔並將振華紗廠的會計職位讓給了王玉生,美仙為秀珍贖回故居後,這場因一換珍珠而起的風波就此告終了。[8]
部分字幕
- 世界更無寶貴的物,比一個美滿的家庭。
- 眼淚雖不能從電線上流過去,哭聲卻可以由聽筒里傳出來。
- 有錢是親戚,無錢不相識。[8]
影展
評論
康士塔回憶道,「我還記得此片公映時.觀眾擠擁得很厲害,因為劇中的情節,描寫得很深刻動人」。他認為:「《一串珍珠》在國片的地位仍未消失。無疑地,片中的情節既然是從名著中改編而成的,自然是比那些淺薄枯燥專以迎合低級趣味為能事的神怪片和武俠片來得動人了! 」[11]
袁慶豐將本片歸類為中國早期電影最初形態的舊市民電影,認為本影片與同時代的電影一樣反映了中上層人士的生活,「迂腐」地用女子的虛榮心推動情節發展,善惡分明搶占道德制高點。他認為:影片屏蔽了原著的思想深度,消除了悲劇意義,以本土模式改造外來文化上是失敗的,但是在技術拓展、藝術表現上是成功的。[12]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