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六九小報
台湾日治时代民间媒体与刊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三六九小報》是刊行於台灣日治時期1930年至1935年的一份漢文、台灣話文刊物。文字主要以漢文為主,文言和白話兼有。內容有詩歌和散文、小說,也有漫畫。[1]專欄有「史遺」、「開心文苑」、「花叢小記」等[2]。1975年成文出版社有全文複刻。是不涉及政治議題,純以休閒為取向的報紙。[3]
命名
據該報〈發刊小言〉載,創辦乃成於談笑之間,每月逢3、6、9日出刊,一個月計出刊9次,故以「三六九」命名。[4]「小報」則因台灣一地大報林立,議論堂皇,以「小」為標榜,乃致力託意於詼諧語中,寄諷刺於荒唐言外。[5]
沿革
該報於日本昭和五年(1930年)9月9日,台南南社與春鶯吟社的成員創辦《三六九小報》,由趙雅福擔任編輯發行人。昭和十年(1935年)9月6日,《三六九小報》停刊。發行5年間,共計479號。而在這五年的期間裡該報曾有過兩次停刊[2]。趙雅福在〈發刊小言〉及以後五年內報紙共65篇文章中使用一個他以前及以後都未使用過的筆名「刀水」,那是從他的號「劍泉」兩字的部首組合而成。[6](或說「刀水」為洪鐵濤之筆名)。[7]
作家一覽
《三六九小報》的作者群是以臺南地區的傳統文人為主,編輯人員有:趙雅福、洪鐵濤、王開運、蔡培楚、趙鍾麒、譚康英、連橫、王炳南等。供稿人員有:鄭坤五、蕭永東、許丙丁、黃得眾、羅秀惠、劉魯、趙啟明等。另外,時常投稿的文人有:蘇東岳、吳萱草、林逢春、黃清淵等。[8]
內容特色
以古典漢詩、文、小說為主,有「詩壇」、「黛山樵唱」、「古香雜拾」等專欄,內容為抒發情懷、詠物、記遊等。[9]
另有〈東鱗西爪〉、〈海外零訊〉單元,報導國外消息,並有屬於運動、休閒、奇人異士、人情趣味等娛樂休閒新聞;還有飲食、笑話、小常識、小食譜等,刊登生活常識、消遣娛樂性質的短文。[10]
作家與作品一覽[11]
《三六九小報》通俗小說刊行一覽表
Remove ads
研究
單篇論文: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