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十九條信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十九條信綱
Remove ads

三十九條信綱》簡稱《三十九條》,是基督新教聖公宗英格蘭聖公會(英國國教會)的教義文獻。《三十九條信綱》並不是信經,是英格蘭聖公會就一系列爭議問題提出的看法,其目的在於維持英格蘭聖公會和其他聖公宗的教會聯合一致。

更多資訊 組織, 背景及歷史 ...

《三十九條信綱》以聖餐聖經公會議的權威以及預選說等為主要內容,雖然有幾條措詞曖昧,但是一般而言,這些信綱既反對極端舊教思想者,也反對極端的重浸派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治下,經過幾次努力,於1563年公布《三十九條信綱》,當時為了安撫舊教思想者,而未含關於領聖體的第29條,最後由1571年的教務會議全文通過。自1865年起,英國聖公會其中的教牧人員按規定必須確認這些原則。

《三十九條信綱》在英國曾長期用來測試個人是否忠實於英國國教會的信仰,譬如直到牛津運動前,進入牛津大學的學生都必須宣讀《三十九條信綱》。牛津運動的發起人之一若望·亨利·紐曼(紐曼最後脫離了英國國教會,成為了天主教司鐸)曾發表《90號書冊》,發表自己對《三十九條信綱》的解讀,並認為《三十九條信綱》並不直接反對天主教會的傳統,只是指出一些需要修正的具體做法[1]。今日部分盎格魯大公主義者認可紐曼對《三十九條信綱》的解讀並據此進行信仰實踐。也有一部分盎格魯大公主義者選擇無視《三十九條信綱》中部分反對天主教傳統(如聖體變質說等)內容。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