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寮灣

臺灣臺南市北門區的一個聚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三寮灣,是臺灣臺南市北門區的一個聚落,為學甲十三莊之一。劃在北門區慈安里三光里內,莊頭以縣道174為界,北為慈安里,南為三光里。

地名由來

昔為將軍溪溪埔地,早年有三、五戶漁民在此搭寮捕魚,由溪底寮西行需繞彎,故名三寮灣。[1]

宗教與祭典

祠廟合一[1][2]

意指廟宇內除主神之外亦供俸姓氏宗親祖先牌位,故又可視為是家族宗祠。三寮灣主要的七個姓氏莊民個別創建了七間廟宇,分別是:

更多資訊 田隆宮, 城隍宮 ...

產業

庄內以農漁業等「第一級產業」為主,尤其又以紅蔥頭種植為最大宗,其他也有漁塭養殖、養蚵等。有不少莊民除了種植紅蔥頭外,亦有顧魚塭、養蚵、養雞等。紅蔥頭每年九月多開始種植,一直到隔年過年前後即可採收,採收後的紅蔥頭一部分作後續加工,一部份繼續種植,直到發芽後採收風乾作為來年的種,此過程莊民稱為「寄種」。

大約五、六月梅雨季時,莊民多將田地閒置,讓雨水淹沒田地,形成一片水鄉澤國的景致,此一做法稱作「關水」。關水的好處除了可以降低土壤鹹度、抑制雜草叢生,也可以吸引候鳥前來覓食,而候鳥所留下的糞便更是可以直接作為土壤的肥料[3]。之後一直到八、九月積水退去,才會種植新的一批紅蔥頭,重啟一年的循環。[4]

外部連結

圖集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