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民主義研究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沿革
為了提倡三民主義,中華民國教育部早期在台灣各大專院校普設三民主義研究所,畢業生多成為高級中學科目「三民主義」教師或是大專院校共同科目「中華民國憲法」、「三民主義」、「國父思想」等教師[1]。而三民主義也是大學聯合招生考試必考科目之一,直至2000年取消[2]。李登輝政府任內,1994年取消三民主義考試,但保留高中三民主義課程;陳水扁政府任內,2005年高中取消三民主義課程。[3]
改制
隨著1990年代台灣政治民主化、意識形態多元化的發展,各大學為了學術專業以及學生出路考量,三民主義研究所紛紛改名。例如
- 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2000年更名國家發展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屬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 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鑑於環境變遷與學術社群之需求」,1994年11月28日更名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7年更名國家發展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屬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4]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1968年成立,2003年更名政治學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5]
- 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1962年成立,2009年更名中山學術研究所及中國大陸研究所,2016年更名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屬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6]
Remove ads
另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