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三禮》,即《儀禮》、《周禮》和《禮記》。此名稱始於東漢鄭玄[1]

西漢初年「禮經」原本是對《儀禮》的專稱,東漢鄭玄把《儀禮》、《禮記》、《周禮》列為《三禮》,並對《三禮》進行註解,撰有《三禮注》,唐代時「《禮經》」為《小戴禮記》,後人才逐漸稱《禮經》為《三禮[2]

禮經向來難讀,其語言古奧,文辭簡略,素以難治著稱,[3]例如禮經中的許多宮室的建築結構、尺度等往往未曾涉及,且「歷代屢更,漸非其舊」,以致於讀禮之時,想像天子諸侯之宮室,往往形成空中樓閣。

乾隆初年下詔開三禮館,以為「《禮記》一書,尚未修纂。又《儀禮》、《周禮》二經,學者以無關科舉,多未寓目。」隨著清廷異族統治秩序的漸趨穩固,加強禮制建設成為迫切之舉,至乾隆十九年(1754)《三禮義疏》定本刊刻,前後歷時十九年,堪稱一時盛舉。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