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聚乙醛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三聚乙醛(英語:Paraldehyde)是乙醛的三聚體[2],化學式(CH3CHO)3[1],也可看作是1,3,5-三噁烷的三個H被甲基取代的衍生物。相對應的四聚體是四聚乙醛。為無色液體,微溶於熱水,能與醇、醚混溶[3]。
三聚乙醛在工業和醫學上有其用途。
Remove ads
歷史
三聚乙醛是在1853年首先被德國化學家尤斯圖斯·馮·李比希發現,而它的實驗式於1838年由李比希的學生赫爾曼·馮·斐林所判定[4][5]。李比希的另一學生,德國化學家Valentin Hermann Weidenbusch,完成了三聚乙醛的合成:將乙醛用硫酸或硝酸處理,並冷卻到0°C;然而,當以三聚乙醛與微量同樣的酸酸一同加熱,便會重新得到乙醛[6]。
立體化學
三聚乙醛有兩個非對映異構體(順式和反式)。每一個非對映異構體均有兩個椅式構象異構體:
(1)和(4)是順三聚乙醛的構象異構體,而(2)和(3)則是反三聚乙醛的構象異構體。而(3)和(4)由於具有1,3-雙直鍵立體作用,使其結構變得高能量、不穩定,因此在一個三聚乙醛的樣本中,兩者的比例非常小[7][8]。
製備與反應
乙醛和硫酸反應可製備三聚乙醛[9],此反應是放熱反應,反應焓為-133 kJ mol-1[10]。反應產物受到溫度影響:於室溫或以上,傾向生成三聚乙醛,然而在較低溫度,則傾向生存四聚乙醛[11]。
三聚乙醛與催化量的酸一同加熱,三聚乙醛重新分解成乙醛。
三聚乙醛較乙醛易處理,能成為乙醛的合成等價物,用於有機合成,如與溴(Br2)反應生成三溴乙醛。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