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上梧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塘镇上梧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上梧村位於白塘湖[1]西北側。是白塘鎮人民政府所在地。省道201線[2]貫穿本轄區。全村現有耕地220畝,主要經濟收入靠歷史遺傳的豆腐加工業,是一個人多地少的村,農村經濟收入以加工業和建築業為主。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3個自然村:上俞、度下、梧郊。
交通
福建省道201線[2]
上俞自然村
現稱上梧村上俞,古稱榆溪境。屬白旗。北鄰集奎村[3]後亭,南鄰上梧村[4]梧郊,東鄰洋尾村[5]李角、集奎村[3]後亭,西鄰上梧村[4]度下、集奎村後亭。緊鄰白塘湖[1]公園。境內宮廟約有九座,其中兩座三一教宮廟;兩座佛教宮廟;五座本土信仰宮廟。
上俞人口大約1000多人,主要姓氏為俞、喻兩個大姓,蔣、鄭、劉、陳等小姓。舊時主要生計以製作豆豉,外出務工。境內有同治、民國時期的石碑留存在村里。俞姓是主要的姓氏群體,有約70戶及300多人。其次的姓氏群體是喻姓,有約158多人。俞從莆田土頭搬到上俞,他們有東西部兩個支系,東部分支大約有48戶176多人,西部分支有46戶210多人。有一個共同的祠堂。西部分支原有祠堂,現已拆毀。蔣姓約46戶174人。其他姓氏陳、劉、鄭、戴、約74戶401多人。
舊時上俞七境同盟。該聯盟的控制範圍是上俞度口鋪(警察/防衛隊)和孝義里、直街大埕鋪。明代上俞、大西埕兩村分離。清代度口村(現稱集奎村[3]後亭)與上俞脫離。現在,這些村莊被上梧行政村和集奎[3]行政村管理。晚清各旗同盟中,上俞七境同盟是白旗聯盟的一部分。上俞七境同盟現已不復存在。
傳統文化
榆溪境境內每年元宵賜福為農曆正月十七、十八兩日。
迎福宮位於上俞,是上俞七境同盟主殿。主神是慈濟真君。以前的每年元宵節,神像都會被帶到每個聯盟的村莊。這些集體遊行因為特殊的原因尚未恢復。
文革前,境內有龍舟(船),文革期間境內龍舟(船)被毀,現存「龍頭」、部分「龍脖」。二零一九年下半年境內善男信女出資募捐重建龍舟(船)。上俞(榆溪境)在白塘湖划龍舟(船)的習俗得以恢復。
村落建築
- 慧林亭
位於莆田市涵江區白塘鎮上梧村上俞260號。佛教場所。建造年代清代-現今。

中壇主祀千手觀音,左壇祀韋陀菩薩,右壇祀伽藍菩薩,左右牆壁處祀十八羅漢。
上俞慧林亭,《莆田縣宗教志》記載:「觀音亭,在上梧村,清代初年創建」。現存觀音亭史跡「拜石」,銘文「雍正元年立」。亭匾「慧林」二字,據考證,為清康熙丁酉舉人何白書跡。
- 中一堂
位於莆田市涵江區白塘鎮上梧村上俞。三一教場所。建造年代?[6]-現今。


中壇祀三一教主,左壇祀齊天大聖,右壇祀田公元帥,左右壁畫處祀皂隸。
- 玉興堂
位於莆田市涵江區白塘鎮上梧村上俞。本土信仰宗教場所。建造年代?[6]-現今。

中壇祀田公元帥、護法風、火二童,左壇祀白牙大將[7],右壇稱「受福社」祀尊主明王、后土夫人[8],左右壁畫處祀皂隸。玉興堂原本是受福社的祭壇,屬於少數姓氏族群。
宮中頭燈豎排紅字將田公元帥寫作「辛公大人」張公聖君[9]寫作「烏公大人」。
- 雙成堂
位於莆田市涵江區白塘鎮上梧村上俞。三一教場所。建造年代清代-現今。

中壇祀三一教主,左壇祀田公元帥,右壇祀韋陀菩薩,左右壁畫處祀皂隸。
- 西興社
位於莆田市涵江區白塘鎮上梧村上俞。本土信仰宗教場所。建造年代?-現今。

中壇祀尊主明王、后土夫人[8],左壇祀福德正神,右壇祀齊天大聖,左右壁畫處祀皂隸。屬於蔣姓祭壇。
- 迎福宮
位於莆田市涵江區白塘鎮上梧村上俞,緊臨迎福寺。本土信仰宗教場所。建造年代明代-現今。1995年重建,現宮宇三間寬,二進歇山頂,前廊開三大門,木板為牆肚,通體漆紅,牆裙以平麵條石砌成,廊兩側牆設小神龕。下廳較長,三對柱支撐,大門進置公案與前後香桌,牆繪八班[10]圖像。下廳右側設小神龕,祀一隻神龍。上下廳之間以平頂相連接,中間置天井,天井之上立柱建亭閣式屋頂翹角飛檐。天井四角落各立一石柱,其餘均為木柱。上廳以後一對柱為干,嵌落地護欄,廳後設三大帳,梁上掛「慈惠濟世」、「求必應[11]」、「保安康」,中間前掛「顯跡常山」顧,上廳前置將軍帳。宮內上下廳及兩廊掛滿垂簾珠燈,整齊美觀。中壇中帳祀保生大帝、張公聖君[9]、楊公元帥[12]、劉公元帥[13]、哪吒太子,左壇祀太乙仙姑[14],右壇祀尊主明王、后土夫人[8],牆繪四大天王像,左面牆壁處靠經門旁邊祀有協虎將軍,左右壁畫處祀皂隸。
相傳鄭成功準備收復台灣時,他的軍隊為了造船拆毀了寺廟。後來在台灣也建造了一座迎福宮。
- 迎福寺
位於莆田市涵江區白塘鎮上梧村上俞,緊臨迎福宮。佛教場所。建造年代?[6]-現今。中壇祀准提佛母,左壇祀韋陀菩薩,右壇祀伽藍菩薩,如來佛祖在迎福寺供奉位置未知。迎福寺原為祈雨寺,為周圍二十四個村子求雨。
- 振興宮
位於莆田市涵江區白塘鎮上梧村上俞,建造年代?[6]-現今,建築是內嵌在迎福寺,整體面積較小。本土信仰宗教場所。中壇祀慈濟真君,左壇祀田公元帥,右壇祀齊天大聖,左側牆壁槽內供奉天上聖母,右側牆壁槽內供奉未知姓氏的爺和大爺二爺,兩側牆壁均有童子、皂隸[10]壁畫。
- 樹德祠
位於莆田市涵江區白塘鎮上梧村上俞。本土信仰宗教場所。建造年代明代-現今。主祀蔡公、太虛普明、王母娘娘,天上聖母、觀音大士。屬於關門教。
為明代福建創建的第一座金堂教總堂。在莆田有分堂130多處,後又傳教台灣。據《莆田縣宗教志》載∶樹德堂信奉莆田蔡阿公教,又稱金堂教,為佛教分支,男女聚會吃齋。明萬曆年間永平府順聖縣人王左塘,太靈(太虛)所立。四祖蔡文舉(莆田人,稱蔡阿公)、清聖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蔡文舉曾孫蔡權傳金堂教去台灣。蔡文舉,莆田孝戶人(今涵江鎮前寧海橋北),久在浙江溫州經商(傳明代販運興化桂元、糖往江浙—帶出售),加入當地人姚文宇的龍華教,後改入金堂教。
蔡文舉與同鄉陳直齋傳金堂教來莆田,於上俞自然村創建福建省第一座金堂教總堂。蔡於其族親中收徒10人,稱「蔡公(教)十大房頭」。據說原來規模很大,有9座建築物,今殘存外門及第一進房屋蔡宅頂厝,稱樹德堂,現匾掛樹德祠。堂主蔡姓世傳。金堂教教徒嚴遵秘密教規,堂外大門緊閉,非教徒不得隨意進入,造成外人—向錯猜為反清復明的秘密地下組織。
- 古官道
建造年代?-現今
- 榆溪橋
位於上梧上俞村南。建造年代?-現今,清同治十年(1871年) 重建,民國2年(1913年)重修,石梁,長23米,寬2.42米,筏形墩,3孔,橋北有清代建築橋樓1座。
- 聖妃埭
聖妃埭坐落於今莆田市涵江區白塘鎮上梧村上俞,建造年代?-現今。通體為石質的特殊建築,古時用途為船隻通行的安全航標,現為村落地標。下文引用的是上梧村上俞當地村民為聖妃埭撰寫的相關故事。文中部分段落和詞語有刪減修改。
聖妃埭的傳說
2022年初(正月十八日)大地回春,春光明媚之季。 莆田市文史,文物有關專家吳國柱等人,心潮澎湃地為文化遺產的韻味所在,辛墾地來到白塘上俞村,尋找我村古文化之處——聖妃埭。 己來幾次尋找不到此地之名景,恰巧地接到上俞村村民喻星光的講述匯報,並考察論證證實聖妃埭的地基正是榆溪境上俞村落的航標塔。塔頂上,特有石雕由朝廷樹立授匾牌作惦念。
南宋(公元1127年),宋高宗趙構執政時期,興化灣顯化著:「沉七洲,浮興化(蒲田)」的歷史真實、現實的傳說。海納百川地立鑄木蘭溪,接府址由新縣處搬遷,往蒲田,又名興化府(蒲田)。而大興土木,圍灘造田,川流不息。
木蘭溪,起源於木蘭村,分南北洋方,南面方自木蘭村至黃石鎮的海濱村,遮浪村、東甲村臨海之築鎮海灘埭(堤)造田,北面方木蘭村至鎮前村。 洋尾村、上梧村上俞(榆溪境)、集奎海灘,築埭(堤),造田。其南北規模十分宏觀,感動了朝廷,定在今上梧村上俞(榆溪境)埭旁,與後亭埭旁相依海灘河道連結。為船隻航行安全標誌,而建一座航標之塔。並命名「聖化地「碑誌,廣為流傳。
元朝(1341年),至正年興化府內又興起向外灘築埭(堤)造田,並呈成村莊,名:下壩里廿四村(三八片),就是當今村落。聖紀塔確係考證證實;先有「聖妃塔」後有「下壩里廿四村」。
聖妃塔。經過朝代和歷史的變遷,歷史居久。立務標樹著興化大地幾經波瀾的時代和人傑地靈。值得深入理解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非常有價值和紀念意義。
白塘鎮上俞村(榆溪境)村民
作者:雨來
2022年4月16日
- 西福祖社
位於莆田市涵江區白塘鎮上梧村上俞,緊鄰中一堂。建造年代?-現今,本土信仰宗教場所。屬於戴姓。主神是尊主明王、后土夫人。
- 俞氏宗祠
位於莆田市涵江區白塘鎮上梧村上俞。宗族祠堂。建造年代明代-現今。

屬於俞姓。供奉俞氏先祖。
唐高宗時期,俞氏入閩。上俞建有俞氏宗祠,堂號「流水堂」。史上有二座,現僅存一座,一村一姓二祠堂,屬少見。雖經歷史風雨滄桑巨變,但古貌猶存。古祠堂座北朝南,前有朝山(壺公山),大門面對白塘湖的西偏角,湖似寶鏡,俗稱「福氣偏心照我」。古建築為磚木結構,飛檐翹角。屋置天井,俗稱有「天空一角」,「四水歸堂」,「肥水不外流」之說。有前廳、正廳,史上為禮儀往來之用。前廳左右各有偏房一間,現已不存。
- 喻氏宗祠
位於莆田市涵江區白塘鎮上梧村上俞555號。宗族祠堂。建造年代?-現今。屬於喻姓。供奉喻氏先祖。建築左側有喻氏舊宗祠,目前舊宗祠用來存放龍舟。
Remove ads
度下自然村
現稱上梧村度下,古稱西亭境。屬黑旗。
境內有龍舟(船)二艘
暫時未知
梧郊自然村
現稱上梧村梧郊,古稱梧郊境,另稱「墓兜」。屬紅旗。
境內有龍舟(船)五艘。其中一艘捐贈於莆田市博物館。
暫時未知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