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上海人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海人口
Remove ads

上海市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根據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上海市有常住人口23,019,148人。截至2016年底,上海市常住人口達到2419.7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約1450萬人,戶籍人口期望壽命達到83.18歲。[1]江南的吳越傳統與移民帶入的各地文化融合,逐漸形成了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與此同時,上海也面臨著一些由人口相關的社會問題,例如人口規模、人口結構及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更多資訊 男性, 年齡 ...
快速預覽 國家, 人口(2012) ...
快速預覽 總人口(六普), 性別情況 ...
Remove ads

歷史

上海開埠以後,各地人口迅速湧入,其中江蘇浙江[4]廣東[5]安徽是上海居民的主要來源地,並與上海本地居民融合,構成今日上海市民主體的上海人

1843年前,上海主要以本地居民為主。1843年,上海人口約為20萬,隨著開埠後貿易的迅速增長以及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原先在的大批買辦、因避太平軍戰亂的吳越富商、受水災逃難的蘇北民眾紛紛離開原籍並定居上海[6]。1853年,上海人口達到54萬[7]

清末上海的外來人口迅速增加,遠多於本地人。1885年,移民佔上海人口85%,1930年時是78%,1949年時佔84.9%。外來人口形成移民街區,如寧波人集中在法租界黃浦江南市北區;廣東人主要定居在虹口,或廣東路沿線靠近大船塢,許多人在此就業;蘇北人大多住在租界邊沿的棚戶區。不同籍貫的移民往往做成社會衝突,在19世紀中,寧波人與廣東人之間多有磨擦爭執,而蘇北人則受江南人排擠。[8]

歷經中國抗日戰爭第二次國共內戰,上海人口一直保持增長。到1949年,上海市區人口已達546萬人[9][7]

在1949年以前,有數量眾多的英、法等國公民居住於上海。二戰時期,上海因無需簽證、擔保即可進入而接納了大批由歐洲因躲避納粹而逃難的猶太難民。1949年後,這些外籍人士大多離開上海並返回自己的國家。而本地富商則大多在1950年代遷至香港或台灣。在1960年代,隨著支援內地、上山下鄉等各類政治運動,一定數量的上海本地居民被遷移至中國各地,如安徽雲南東北三省等地。上海人口在這段時期起伏不定。而進入改革開放的1990年代以後,隨著經濟發展、中外交流的增加,上海再次成為了外地移民的主要目的地,人口迅速增加,且再度聚集了諸多外籍人士[10]。2010年,上海共有14.32萬外籍人士。他們主要來自日本、美國、韓國、法國、德國、加拿大等國。而若包含港澳台,上海共有20.83萬境外人員。[11]

進入21世紀,隨著外地移民的大量湧入,上海市的人口增長速度極快,自2000年以來,年平均增長率達到3.24%,平均每年增加近63萬人。從2000年至2010年,外地來上海的人口數平均每年增加超過55萬人,成為了上海市人口增長的主要來源。於此形成的強大反差則是上海本地居民自然增長持續低迷,人口增長全靠外地移民拉動。[12]上海市政府發布的《2015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上海市的外來常住人口在2015年底時為981.65萬人,比2014年時的996.42萬人下降了1.5%。截至2017年底,上海全市在滬外國常住人口16.3363萬人,日本、美國、韓國、德國、澳大利亞占在滬外國常住人口前五位。其中,韓國國籍常住人口為2.0823萬人[13]。2018年1月,上海市政府正式出台了《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15)》,要求嚴格控制人口規模,至2035年時將上海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人左右。[14]2019年1月根據國家外國專家局的統計,在上海工作的外國人數量達21.5萬人,占中國的23.7%,為中國之首。[15]

2021年5月18日,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上海市常住人口為24870895人,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增加1851699人,增長8.0%[16]。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8%,女性人口占48.2%。常住人口性別比達107.33,比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6.19上升1.14[17]。年齡上來看0—14歲人口為243.63萬人,占9.8%,與2010年相比提高1.2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為1661.91萬人,占66.8%,比2010年下降9.5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為581.55萬人,占23.4%,比2010年提高8.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404.9萬人,占16.3%。[18]

截至2022年9月30日,上海有3689位百歲老人,其中最高齡的女壽星和男壽星分別是112歲的吳志成和111歲的楊龍生。[19]2022年,上海常住人口為2475.89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25.0%,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8.7%。[20]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上海市戶籍人口中10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3528人,其中男性887人,女性2641人。2022年上海市人口預期壽命為83.18歲,其中男性80.84歲,女性85.66歲。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占戶籍總人口36.8%。[21]

Remove ads

統計

更多資訊 年份, 年末戶籍人口(萬人)[22] ...
更多資訊 年份, 年末常住人口 ...


Remove ads

問題

Thumb
上海戶籍人口增長持續低迷。

作為中國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問題具有多重複雜性。上海本地居民從1993年起即陷入負增長,近年來雖隨著嬰兒潮而有所緩解,但本地人口的增長基本為零。根據人口普查和抽查,1995年以來上海市一直是全國總和生育率第二低的省份,僅略高於北京市。2000年以來,上海市總和生育率處於0.67和0.74之間,僅為世代更替水平的三分之一。與此同時,大量的遷移人口集聚,使得上海政府長期對戶籍進行嚴格控制[38],每年僅通過「人才引進」方式有限發放兩萬餘戶籍,同時採用居住證制度,住房管制、產業遷移、教育壁壘等方式多方面控制人口規模。

對於持續增長的人口對上海經濟社會的發展的影響,目前存在不同的觀點。例如,支持調控人口限制人口規模的觀點認為,持續增長的人口也為上海的資源造成了不小的壓力。當前上海市常住人口仍以每年數十萬人的速度增長,過多的人口使得上海的生活成本和污染上升,從而使得生活質量下降,交通擁堵,流動人口犯罪率上升造成治安問題。上海的本土文化遭受了巨大衝擊,甚至瀕臨消亡;同時,遷入人口的結構和素質也與產業結構出現一定的錯配。[39] [40]

另一方觀點認為,將人口單純看做負擔的觀點具有狹隘性,人口密度的增加有利於城市集聚經濟的發揮,攤薄公共服務的成本,降低生活服務的價格和人均能耗,緩解戶籍人口老齡化現象,創造多元化都市生活,發揮核心城市對周邊及腹地的帶動作用。單純採取行政手段對人口規模進行限制有悖於市場化發展規律,使得遷入人口市民化受阻,造成實際的城市區隔,造成廣泛存在的人戶分離、家庭分離、留守兒童現象,也阻礙了社會公平和流動。[41]

上海也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截至2010年底,上海市戶籍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331.02萬,占全市戶籍人口的23.4%,高出全國10個百分點。而媒體預計,隨著出生率持續低迷,到2015年,上海市老齡化人口達到29%,2019年12月31日老年人占戶籍總人口35.2%[42],2030年將到40%。[43]

分布

Thumb
浦東聯洋新社區的高密度住宅群。浦東新區是上海人口增速較快的區之一。
Thumb
黃浦區的舊城區
Thumb
1990年代南京路密集的人群。

2010年,上海市人口密度為3631人/平方公里,是中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44]。然而,上海市的人口分布不均。傳統的市中心,黃浦江沿岸人口密度極大,部分區域超過每平方公里三萬人;而郊區、崇明島的人口密度則只有每平方公里幾百人。2010年上海有城鎮人口為2055.51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89.3%,城鎮化屬於中國前列。

1990年代至2000年代後期,上海市政府大力進行郊區開發和舊城改造,使得大批原居住於市中心的居民遷往郊區。而外地人口也大多在郊區(閔行、松江)等地落戶。這使得上海市中心的人口密度逐年下降,中心城區人口過度稠密的現象得到緩解。[44]

本表格列出上海市各區2000年和2010年的人口總量、人口密度變化情況。

更多資訊 區域, 2000年人口(萬) ...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