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上腔靜脈症候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上腔靜脈症候群(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是通往右心房上方的上腔靜脈(SVC)血流受阻引發的一系列症狀[1],一般與上腔靜脈梗阻、阻塞、閉塞(SVCO)相關。
![]() |
上腔靜脈症候群典型特徵是頭頸部、上肢的非凹性水腫以及胸壁前部側支靜脈腫脹,部分患者伴口唇及皮膚發紺。呼吸急促和咳嗽是很常見的症狀,常在平臥時加重,直立位減輕。此外,據報道11%的病例出現吞咽困難,6%出現頭痛,4%出現喘鳴(高音調喘息)。這些症狀很少危及生命,但會厭水腫會使呼吸困難,腦水腫會導致警覺性降低,並且在不到 5% 的 SVCO 病例中,有嚴重的神經系統症狀或氣道受損的報道。上腔靜脈症候群的緩解與潛在壓迫的治療直接相關[2]。
大多數病例是由縱隔內的惡性腫瘤直接壓迫或侵犯上腔靜脈壁引起,最常見的是肺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由於血管內裝置(例如:永久中心靜脈導管以及起搏器和除顫器導線)的廣泛使用,非惡性原因的患病率正在增加,這可能導致血栓形成[3]。其他非惡性原因包括良性縱隔腫瘤、主動脈瘤、感染和纖維化縱隔炎[4]。
Remove ads
體徵和症狀
以下是常見症狀:
- 呼吸困難[6]
- 面部腫脹[6]
- 頸部靜脈擴張以及上胸部和手臂靜脈擴張[6]
- 咳嗽[5]
- 頸部水腫(腫脹),稱為斯托克斯頸[7]
- 頭痛[6]
- 偏頭痛(尤其是異常偏頭痛)
- 肺活量大幅下降
- 彎腰/躺下後面部腫脹
- 上肢水腫[6]
- 頭暈[5]
隨著惡性腫瘤體積或侵襲性的增加,症狀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上腔靜脈症候群通常會逐漸出現[5]。
原因

80%以上的病例是由於惡性腫瘤壓迫上腔靜脈引起的。肺癌,通常是小細胞癌,占這些病例的 75-80%,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見的是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占 10-15%。
梅毒和結核病也可引起上腔靜脈症候群[5]。SVCS可由病理過程的侵入或壓迫或靜脈本身的深靜脈血栓形成引起,儘管後者不太常見(約 35% 由於使用血管內裝置)[5]。
診斷
診斷 SVCS 的主要技術是胸X 光檢查 (CXR)、 CT 掃描、支氣管鏡下經支氣管針吸活檢和縱隔鏡檢查[6]。CXR 通常能夠顯示縱隔增寬,並可能顯示 SVCS 的主要原因[6]。
CT 掃描應進行對比增強,並針對頸部、胸部、下腹部和骨盆進行。它們還可能顯示根本原因以及疾病進展的程度[6]。
治療
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和手術[5]。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或甲基潑尼松龍)可減輕腫瘤侵襲和腫瘤周圍水腫的炎症反應[5]。如果腫瘤對類固醇有反應,例如淋巴瘤,則糖皮質激素最有幫助。
此外,利尿劑(如速尿)用於減少靜脈回流心臟,從而緩解增加的壓力[5]。
在急性情況下,血管內支架置入術可以在短短 12-24 小時內緩解症狀,且風險最小[來源請求]</link>[需要引用]。
如果患者需要呼吸輔助,氣道壓力增加往往會進一步壓縮已經受損的 SVC,並減少靜脈回流,從而減少心輸出量以及腦血流量和冠狀血流量。無論是通過呼吸袋/閥門/面罩、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BiPAP)、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還是機械通氣,都應格外小心。氣管插管期間應允許自主呼吸,直至鎮靜允許放置氣管內管,並儘可能降低氣道壓力[來源請求]</link>[需要引用]。
預後
平均發病年齡為54歲[5]。
然而,即使進行治療,99%的患者也會在兩年半內死亡[5]。這與 90% 病例中發現的 SVC 癌因有關。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