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下環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下環街 (葡萄牙語:Rua da Praia do Manduco)是澳門最古舊的街道之一。由北起李加祿街與打鐵斜巷交匯處開始,南至河邊新街交界。原本是一個小灣岸邊,19世紀後期被內港填海工程填平,將海岸線推到河邊新街,從沿岸邊建成向內彎曲的街道。
Remove ads
名稱由來
以前下環街海邊附近有蛤蟆石,當中在一幅繪製於1948年地圖中發現,下環街邊仍為一片海灘,並用字母「P」標注,其名為「Praia do Manduco」(蛤蟆灣)。[1][2]
澳門南部半島東西海岸線對開,有東面南環與西面北環兩個海灣,1872年北環進行大規模填海造地工程,海灣因此消失,沿海的下環街也變成內街。[3][4]
歷史沿革
下環街一直是澳門開埠後的商貿中心、轉運碼頭和物資集散地。葡萄牙人開始定居澳門,最初便是在下環街一帶與華人做買賣。鴉片戰爭前,英國商人將走私鴉片貯藏在下環街一帶。在漁業繁榮的時期,每天都有大量漁船靠泊下環街附近的碼頭。
填海工程最早開始於1850年,由內港三巴仔橫街至下環街的一段地方被填成陸地。當時,海岸位於現在的下環街,岸上零散分佈一些屋舍,居住澳門手工業者和貿易商人。
下環街市最初設在小市街與下環街交界處興建一座兩層建築物,底層為下環街市,樓上就開設海鏡戲院,因此街市亦被稱海鏡街市。戲院在50年代歇業後,下環浸信會在1961年購買街市舊樓,改建為教會場所[5]。
均益炮竹廠大約於1950年興建,主要用途為提供高級員工住宿以及局部作為倉庫之用。自70年代末結業,荒廢後由於建築物因結構嚴重損毀,2013年7月文化局在得到業權人的同意下拆卸[6]。
現在下環街已成為最大民生區,當中街道已經有超級市場超過5間以上,而且馬路兩旁有市政署規劃小販區[3]。
Remove ads
相關街道
- 李加祿街
- 打鐵斜巷
- 河邊新街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