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世界圖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世界圖繪》(拉丁語:Orbis Pictus 或 Orbis Sensualium Pictus ),又譯作《圖中可見的世界》或《世界圖解》,是一本由捷克教育家約翰·阿摩司·康米紐斯出版於1658年的兒童教科書,是首本有插畫的教科書和兒童讀物,繪者是保羅·克魯森。該書一開始以拉丁文與德文出版,並在之後被譯成歐洲各種語言[1]。
歷史
《世界圖繪》1658年以拉丁文與德文初版於紐倫堡,之後便傳遍德國的各個學校與其他國家。該書的首個英語版本初版於1659年。該書首個多語言(拉丁文、德文、義大利文、法文)對照版本初版於1666年。首個捷克文版本出現在1685年的多語言版本(與拉丁文、匈牙利文、德文並列),由萊沃恰的Breuer出版社發行。在1670年至1780年間,以發行了各種語言的新版本,同時更新了圖片和文字內容。
《世界圖繪》對幼兒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書是詞彙學習的先驅[2]。
1930年,奧圖·紐拉特聲稱《社會與經濟》中的插圖構成了一部新的《世界圖繪》[3]。
-
1685年的四語言版中關於「花」的章節。
-
紀念《世界圖繪》在萊沃恰出版的牌匾
Remove ads
內容
《世界圖繪》以銅版印刷插圖,並其文本中進行了介紹。在大多數的版本中,文字均是拉丁文和閱覽者的母語。《世界圖繪》共有150個章節,涵蓋了以下主題:
根據康米紐斯為《世界圖繪》所寫的〈序文〉中[4],康米扭斯執筆的目的為:
- 1.避免「學非所用」。
- 2.用內容吸引學童。
- 3.將注意力集中在事物身上。
- 4.方便學習拉丁文和本土語言。
- 5.邁向知性學府的前導。
漢譯版本
![]() | 此章節需要擴充。 |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