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世界工會聯合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世界工会联合会
Remove ads

世界工會聯合會(英語:World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簡稱世界工聯(WFTU),1945年成立,前身是1919年成立的國際工會聯合會。創建時有51個國家參加了世界工聯第一次代表大會。當時世界各國的主要工會組織,除美國勞工聯合會外,都是其會員。1948年,西方國家工會以世界工聯拒絕馬歇爾計劃為由退出,並於1949年12月在倫敦成立國際自由工會聯合會冷戰時期,該組織被公認是蘇聯主導下的國際勞工組織。[1]南斯拉夫中國的工會組織曾由於與蘇聯的意識形態衝突而先後退出該組織。

快速預覽 原名, 前身機構 ...
Remove ads

現狀

世界工聯在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的20年間影響力急劇下降。東歐國家工會紛紛加入了國際自由工會聯合會。2005年,世界工聯哈瓦那大會選出了新的領導層,希臘工會活動家、希臘共產黨成員喬治·馬夫里科斯英語George Mavrikos成為該組織的總書記。2006年,該組織的總部從布拉格遷往雅典。目前,該組織把工作重點放在了第三世界的區域性工會組織,反對帝國主義、種族主義、貧窮、環境退化、資本主義下對工人的剝削,以及保護充分就業、社會安全、健康保護、工會權利。

近年來,世界工聯成功吸引歐洲幾個重要工會加入,如英國的鐵路、海事和運輸工人全國聯盟,義大利的基層工團聯盟義大利語Unione Sindacale di Base,法國的農業食品和林業全國聯合會英語National Federation of Agri-Food and Forestry化學工業全國聯合會英語National Federation of Chemical Industries

Remove ads

成員

全國性工會組織(部分)

歐洲

Remove ads

亞洲

非洲

美洲

國際性工會組織

Remove ads

與中國工會關係

Thumb
世界工聯亞洲澳洲工會會議紀念郵票

中華全國總工會是世界工聯創始成員之一。1966年,因受中蘇交惡影響,雙方斷絕關係。1990年,中華全國總工會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世界工聯大會。目前,雙方保持「友好關係」。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