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際消除貧困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際消除貧困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亦稱國際滅貧日或國際消貧日,是聯合國組織在1992年12月22日會議上通過47/196決議,由1993年起把每年10月17日定為國際滅貧日,用以喚起世界各國對因制裁、各種歧視與財富集中化引致的全球貧富懸殊族群、國家與社會階層的注意、檢討與援助。提高全球的滅貧意識,提醒所有人持續為減少貧困的共同目標——2015年「1.靠每日不到1美元維生的人口比例減半2.挨餓的人口比例減半」而努力。


沿革
1990年12月22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根據聯合國第二委員會的建議,確定每年的10月17日為世界消除貧困日[1],也稱國際消除貧困日。1990年制定的《聯合國第4個10年國際發展戰略》、《聯合國大會第18屆特別會議宣言》和同年在巴黎舉行的第二屆最低度開發國家會議通過的《90年代援助不已開發國家行動綱領》等文件,都把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列為國際發展戰略的首要目標和國際合作的優先領域[2]。
每年聯合國為此紀念日訂立主題,2006年的主題是「共同努力,擺脫貧窮」。
影響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