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會是1941年10月26日至31日,在延安召開的一次國際會議,討論東亞、東南亞、南亞各民族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歷史

背景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1941年7月12日蘇聯與英國簽訂《關於對德戰爭中共同行動之協定》。1941年8月14日美英發表《大西洋憲章》,9月24日蘇聯宣布同意這一憲章。9月28日國際青年反法西斯大會在莫斯科舉行。9月30日前,在倫敦成立16個國家參加的國際反法西斯聯盟。9月29日至10月1日,美英蘇莫斯科會議簽訂三國協定。

1941年7月3日,中共中央發布《關於反法西斯的國際統一戰線的決定》。1941年9月21日朱德召集在延安的東方各民族友人座談會,建議召開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會,9月29日至10月1日在延安桃林公園召開籌備會第一次會議。

大會經過

1941年10月26日下午13時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會在延安中央大禮堂開幕。來自「日本、猶太、印度、荷印、菲律賓、馬來亞、緬甸、泰國、安南、朝鮮、台灣、蒙、回、藏、彝、苗、滿、漢等18民族130餘位」代表參加大會。大會歷時六天。10月31日朝鮮代表武亭致閉幕詞結束。[1]

一致推選大會名譽主席團: 史達林羅斯福邱吉爾季米特洛夫台爾曼愛爾科里岡野甘地尼赫魯戴高樂愛因斯坦蕭伯納奎松蔣介石毛澤東朱德盛世才麥克阿瑟福萊塞寇丁宇素阿木爾達賴喇嘛沙克都爾札布馬鴻逵馬步芳宋慶齡何香凝楊靖宇金丸斯坦布黑陳嘉庚司徒美堂

推選大會主席團: 朱德、林伯渠、吳玉章、高崗、羅邁、蔡暢、馮文彬、阿里阿罕印尼共)、巴素華(印度援華醫生)、原清志森健(日本)、烏蘭夫、武亭、蔡前馬少長梁金生(越南華僑)、卜一徐忠義常彥清郭戈奇王占清馬寒冰葉華·桑柏格爾德(女,猶太代表,延安保育院顧問)、葉駝天寶朱寶廷(工人代表)、柯慶施、賈拓夫、劉瀾波、趙通儒李介夫劉春李初黎余光生高克林舒群

主席團主席:阿里阿罕,致開幕詞。

大會秘書長李初黎

大會開幕式上,日本工農學校35名學員宣誓加入八路軍。

10月27日,朱德向大會做總報告。10月30日,毛澤東冒雨到會做了講話,指出「大會的主要目的就是團結,促進各民族團結,打到法西斯」。

10月31日,大會通過19項提案,包括:

  • 成立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聯盟,總盟設延安。主席朱德。執行委員有朱德、林伯渠、吳玉章、高崗、羅邁、蔡暢、馮文彬、阿里阿罕印尼共)、巴素華(印度援華醫生)、原清志森健(日本)、金茂岳、烏蘭夫、武亭、蔡前梁金生(越南華僑)、卜一常彥清郭戈奇馬寒冰葉華·桑柏格爾德馬納(泰國代表)、天寶默罕沙瓦吉蓋、賈拓夫、劉瀾波、蕭三余光生、李延祿、朱寶廷高克林劉春李初黎李介夫柯慶施趙通儒。聯盟成員有:在華日人反戰同盟朝鮮義勇隊日本覺醒聯盟、華北朝鮮青年聯合會(朝鮮獨立同盟)、冀中區回民抗戰建國聯合會等。第一屆執委會秘書長李初黎劉春蔡前負責組織。阿里阿罕蕭三馬寒冰負責宣傳。1941年12月12日,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聯盟執委會召開第一次會議,發表《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同盟反對日寇發動太平洋戰爭宣言》,通過延安廣播電台對東南亞各民族廣播。
  • 成立東方民族學院

影響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