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東鎮路德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東鎮路德堂又名清和路基督教堂,俗稱「四路大廟」,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清和路44號,建於1940-1941年,是青島的主要基督教教堂之一。現為市北區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1900年,德國柏林傳教會傳教士昆祚(Adolf Kunze)在台東鎮興建該會在青島的第二座禮拜堂。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柏林傳教會將其在山東的教產轉讓給美國信義會。1925年,美國信義會在青島建立魯東信義會,接管原柏林傳教會在青島周邊的傳教事務。[1]
1940年,魯東信義會集資興建新堂,由丹麥建築師艾慕爾(Johannes Prip-Møller)和俄國建築師尤力甫(Wladimir Yourieff)共同設計,東海營造廠承建,1941年7月完工。為與當時台東的整體格調相統一,該教堂也設計為仿中式建築。[1][2][3]
1942年,魯東信義會美籍人員被日軍逮捕,教會事務由德籍傳教士維持,1945年日本投降後恢復[1][3]。1958年大陸基督教會實行聯合禮拜,該教堂為聯合禮拜點之一[1]。文革時期教堂停止宗教活動[1],以致年久失修。1984年,青島市人民政府撥款維修,次年恢復禮拜[1]。2000年再次維修。2000年,該建築列入第一批青島市歷史優秀建築名單[4]。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該建築列入市北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名錄[5]。2011年,該建築列入市北區文物保護單位。
Remove ads
建築特色
該教堂平面呈矩形,占地面積2225.34平方米,建築面積1481.95平方米,建築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與磚石木結構混合[3][6][7]。建築外立面模仿中國殿宇建築,屋頂為重檐歇山頂,鋪設中式灰瓦[2][6]。教堂內部高約10米,以12個圓柱合圍支撐而成,柱與額枋及梁之間有斗拱裝飾[2][6]。該教堂由西方建築師設計,而設計師的設計中體現出試圖將基督教中國化、平民化的努力,但該建築的格調及細部處理被認為張冠李戴、極不和諧[3][6]。
圖集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