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儲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储券
Remove ads

中儲劵,全稱是中央儲備銀行券,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汪兆銘政府在其控制區發行的貨幣。1941年1月6日,汪精衛政府設立的中央儲備銀行正式營業,並發行中儲券。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2年5月31日,汪精衛政府下令禁止法幣流通,開始以50比100的比率兌換原有的「法幣」。截止到1945年9月,中儲券共發行4.6元。

快速預覽 中央儲備銀行券, 使用地區 ...

1945年9月27日,國民政府財政部正式發布《偽中央儲備銀行鈔票收換辦法》,將法幣與中儲券的兌換率確定為1:200。據歷史學家黃仁宇回憶,當時他跟隨鄭洞國昆明取道柳州上海前領取了薪俸,一下飛機就發現自己手中的法幣突然成了硬通貨:在柳州理髮一次的法幣,夠在上海高級理髮店理上一年;在重慶只能購買2根油條的法幣,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樓擺上兩桌酒席……等等,由此讓他和把那些從大後方出來的人充分享受到了「抗戰勝利果實的滋味」。

1945年11月,中儲券被宣布禁止流通。中儲券開始發行時,如果持有100元法幣,被迫兌換50元中儲券;到1945年,50元中儲券只能換回0.25元法幣。淪陷區小戶人家,大部分因此破產

Remove ads

鈔樣

民國二十九年版

更多資訊 圖像, 面額 ...

民國三十一年版

更多資訊 圖像, 面額 ...

民國三十二年版

更多資訊 圖像, 面額 ...

民國三十三年版

更多資訊 圖像, 面額 ...

民國三十四年版

更多資訊 圖像, 面額 ...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