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醫院等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醫院的等級劃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對其行政管轄範圍內醫療機構的評審制度,包括了對醫院資質的審核標準。目前中國實行三級醫療服務體系,各個等級分為甲、乙兩等,三級甲等為中國大陸醫院的最高資質級別。三級醫院作為優質醫療資源,多存在於如直轄市、省會和大型地級市等大城市,也有極少數縣級醫院可達到三級醫院水平[1]。
歷史
中國在計劃經濟時期建立了一種三級醫療結構,但和目前的配置並不相同[2]。
1989年11月29日,中國衛生部發布《醫院分級管理辦法(試行草案)》《綜合醫院分級管理標準(試行草案)》,將醫院分級與分等,醫院按功能、任務不同劃分為一、二、三級。其中:
一級醫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區提供預防、醫療、保健、康復服務的基層醫院、衛生院。
二級醫院:是向多個社區提供綜合醫療衛生服務和承擔一定教學、科研任務的地區性醫院。
三級醫院:是向幾個地區提供高水平專科性醫療衛生服務和執行高等教學、科研任務的區域性以上的醫院。
各級醫院經過評審,按照《醫院分級管理標準》確定為甲、乙、丙三等,三級醫院增設特等,共三級十等。1994年2月,中國國務院以第149號令發布了《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同年9月1日正式實施。該條例第41條規定「國家實行醫療機構評審制度」。依據該條例,衛生部1995年發布《醫療機構評審辦法》,進一步規定了醫療機構評審的基本結論是「合格」與「不合格」,對醫院等醫療機構的每個級別內分為「甲等」、「乙等」、「丙等」,達到「合格」即為「丙等」。
醫院評審制度主要由時任衛生部部長陳敏章推進[3]。此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為完善中國的醫院標準體系,明確統計指標和發展方向,從而間接使得中國醫院的醫療水平得到提高。但是,該機制同時也造成各個機構之間盲目追求數據,片面強調規模,評審過程中收受賄賂時有發生。例如一些縣市醫院為了評上三甲醫院,花費巨資從國外購買了已被淘汰的二手CT機[4]。唐山一所醫院規定護士每天必須練習扎針100次,病人不夠時就用自己和家人當試練對象[3][4]。1998年3月,陳敏章正式卸任。1998年8月,衛生部發出《關於醫院評審工作的通知》,暫停第一周期醫院評審,以便總結經驗、糾正亂象。至1998年底,中國大規模的醫院評審工作暫時停止。從1989年到1998年,17708家醫院被歸類審定,其中三級醫院558所(三級甲等醫院376所)、二級醫院3100所(另有數據3084所,二級甲等醫院1765所)、一級醫院14050所(另有數據13726所,一級甲等醫院7561所),占1998年底中國醫院總數的26.4%,中國成為世界上評審醫院數目最多的國家[3][5]。
Remove ads
由於「國家實行醫療機構評審制度」已被寫入國家政策法規,且《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在此期間內未作修改,在法律層面上醫療機構的評審分級仍然可以依法進行。1998—2007年,中國大部門省、市、自治區的醫院評審工作暫停,仍有少數省份繼續開展評審工作,婦幼保健院、防疫機構、中醫醫院的第二周期評審工作陸續開展[5]。1999年的《南寧年鑑》記載,該地某縣婦幼保健院被評為國家一級甲等婦幼保健院;2006年《中國醫院管理》第26卷提到,2004年和2005年,山西省完成了對79家二級以上醫院的評審工作[3]。2005年和2008年,中國衛生部分別推出了兩版《醫院管理評價指南》,並在2005年在全國開展「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的醫院管理年活動,以推進醫院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和標準化建設,提高醫療質量[5][6]。
2010年,衛生部重新啟動了醫院的等級評審。2011年,中國衛生部發布了《醫院評審暫行辦法》《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2011年版)》和《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年版)》[7]。《醫院評審暫行辦法》對1995年的《醫療機構評審辦法》做出更新,其中規定各級醫院評審結論分為甲等、乙等、不合格。明確由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的醫院評審工作。
然而僅僅一年後,衛生部即要求對2010年12月31日後評審新增的三級醫院不得發放三級醫院等級證書和等級標識,已發給的要立即收回。在此期間,中國有超過240家醫院從二級升為三級,其資格將重新審定[8][9] [10][註 1]。
2017年6月底,新華社又發出消息稱新版醫院評審評價標準即將出台[11]。同年9月,中國國務院決定取消「三級醫院評審結果覆核與評價」,國家衛生計生委明確三級醫院評審結論改為備案管理,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只需將過程和結果向國家衛生計生委備案[12]。2020年底,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更新《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20年版)》[13]。2022年12月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22年版)》及其實施細則[14]。2025年5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印發《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25年版)》及其政策解讀[15]。
等級
中國醫院按功能、規模不同劃分為一、二、三級。2011年印發的《醫院評審暫行辦法》規定,各級醫院評審結論分為甲等、乙等、不合格[16]。衛生行政部門會向評審結論為不合格的醫院下發整改通知,整改後再次不合格的會被調低或撤銷醫院級別。等級共三級六等,由高至低依次為三級甲等,三級乙等,二級甲等,二級乙等,一級甲等,一級乙等。
在2011年新版評審辦法出台前,三級特等醫院是先前「三級十等」級別劃分中所謂的最高等級。中國衛生部曾在2010年宣稱將遴選部分國家級優質醫院成為三級特等醫院[17][18]。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中國從未評審過任何三級特等醫院[19][20]。
三級甲等醫院(簡稱「三甲醫院」)是依照中國現行「三級六等」的醫療機構劃分等級中的最高級別。
數據統計
據《2023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統計,截止2023年末,中國共有三級醫院3855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1795個),二級醫院11946個,一級醫院13252個,未定級醫院9302個。[21]
醫院 | ||
公立醫院:11772家 | 醫院 等級 |
三級:3855家 |
民營醫院:26583家 | 二級:11946家 | |
醫院總數:38355家 | 一級:13252家 | |
未定級:9302家 |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