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華學藝社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学术社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学艺社map
Remove ads

31.215728°N 121.47116°E / 31.215728; 121.47116

快速預覽 中華學藝社舊址, 黃浦區文物保護單位 ...

中華學藝社,是中華民國時期的一個學術社團。現存有中華學藝社舊址,位於中國上海市黃浦區紹興路7號,為黃浦區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中華學藝社前身是1916年12月3日成立於東京的丙辰學社,社團以「研究真理、昌明學藝、交換智識、促進文化」為宗旨,發起人有陳啟修周昌壽王兆榮吳永權傅式說鄭貞文等47人[1]。1917年,創刊《學藝》。1918年5月後,社務處於停頓[2]。1920年社員大多回到中國,決定復興社務,改版《學藝》,在上海設立總社所。1930年1月,購愛麥虞限路45號(今紹興路7號)地建社所,1932年5月落成(即現在的中華學藝社舊址)。後來社務發展,相繼設立駐上海、北京、日本、歐洲幹事。中華學藝社曾在上海辦過學藝大學,在南京辦過學藝中學[3]

1923年6月,社員改組為中華學藝社,仍以上海為總社址[4]。1935年1月,何炳松被選為中華學藝社理事長[5]一二八事變中,《學藝》雜誌、「學藝叢書」、「文藝叢書」、「學藝彙刊」等隨商務印書館等遭到侵華日軍摧毀。抗日戰爭期間,社務幾乎停頓,社員並未能在政府登記中重新註冊,實際上宣告解散。1944年,社員在中華民國社會部登記備案,宣告重慶總社成立。抗日戰爭結束後,復員至上海重建。國共第二次內戰爆發後,中華學藝社在上海戰役結束後不久解散[6]

2008年6月12日,中華學藝社舊址登錄為盧灣區文物保護單位(後盧灣區併入黃浦區)[7]

Remove ads

刊物

中華學藝社負責制定《學藝》、《學藝彙刊》、《學藝月刊》、《中華學藝社報》等定期刊物外,還編印過《學藝論文集》、《學藝叢書》、《義藝叢書》、《學藝義庫》、《中華學藝叢書》、《中華學藝社叢書》、《學藝小叢書》等十幾種叢書[5]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