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共產黨天津市委員會

中国共产党在天津市的组织和领导机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共產黨天津市委員會,簡稱中共天津市委,是中國共產黨天津市的組織和領導機關,由中國共產黨天津市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執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指示和中國共產黨天津市代表大會的決議,領導天津市的黨務工作,並定期向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1]。目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陳敏爾兼任該委員會書記,張工劉桂平擔任該委員會副書記。

快速預覽 格言或口號, 第十二屆2022年6月—2027年常務委員會 ...
Remove ads

沿革

1924年2月,中共天津小組正式成立,直接隸屬於北京區委。組長於樹德。1924年7月,在天津法租界24號路(今長春道)普愛里34號中共天津地方執行委員會(簡稱天津地委)成立。委員長於方舟。1925年2月委員長改稱書記,各部主任改稱部長。1925.06地委書記李季達。1927年8月1日,天津地委改為天津市委,書記彭真。1928年11月上旬改為天津特區委。 1929年1月上旬天津特區委取消。1929年2月成立中共天津工作辦事處。1929年4月上旬天津工作辦事處被取消。1930年4月恢復中共天津市委,1937年8月北方局指示成立河北省委,領導平津唐3個市委、冀東特委。另在石家莊成立了平漢線省委。1938年9月中旬,天津市委撤銷,平津唐點線工作委員會及其所屬的北平、天津、唐山城委和以北寧鐵路沿線為主的鐵路線組織正式成立,加強了共產黨對天津等淪陷區城市工作的領導,隸屬於長江局,由吳德領導。機關設在天津法租界壽德大樓(今和平區和平路322號狗不理飯店)4樓68號房間,對外以耕石刻字社為名。書記葛琛,委員趙耕田,幹事顧磊。從1938年9月到1942年2月,顧磊化名李子元一直任天津城委書記。1939年1月點線委員會劃歸晉察冀中央分局領導,聶榮臻指示由冀熱察區黨委書記馬輝之暫時代管,開闢了平西抗日根據地到北平城的4條地下交通線。1939年5月,冀熱察區黨委趙普宣到天津任平津唐點線工作委員會書記。1939年秋,日偽勢力滲透到租界,平津唐點線工作委員會電台停止使用。1940年開始由晉察冀分局城工部劉仁領導。1941年7月25日被捕後叛變者供出了趙普宣和兩個通信地址,趙普宣隨即被天津日本憲兵隊逮捕。為防止平津黨組織遭受更大的破壞,1942年3月初平津唐點線工作委員會的工作全部停止,顧磊撤回晉察冀,工作關係全部移交給城工部劉慎之[2]

1944年8月成立中共渤海區黨委城工部(部長蘇傑)成立天津臨時工作委員會,書記劉格平/鬍子炎1944.10代理/相煒1945.05—1945.08.26。

1945年8月28日,冀中區黨委成立中共天津工作委員會,對外稱天津解放委員會(簡稱「津委會」)。駐楊芬港,後駐勝芳鎮新鎮鎮。書記陳鵬(冀中九地委書記),副書記張之生(八地委副書記),設組織部、宣傳部、軍事部、敵工部。1945年12月25日冀中區黨委召開工作會議,決定張之生吳硯農任正副書記,李震剛(工運委)、張淮三(學委)、張鴻濱宋羅歧為委員,王郁民負責市民運動委員會。1946年4月1日,冀中區黨委決定撤銷中共天津工作委員會,成立天津市委,吳硯農楊英任正副書記。1946年6月內戰全面爆發後,天津市委連續指示市內地下黨「以保存組織為第一」「以保存人員為主,工作暫時垮台,亦不必顧惜」。至8月已經暴露的學生、工人黨100多人撤退至解放區基本完成,取消宣傳部,組織部長趙鐵夫(冀中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楊英兼任,統戰部長婁凝先,秘書長路達,市委遷駐任丘縣江臨河、西夫、孫莊等地。根據中央指示,天津周邊各地委成立或恢復城市工作部。1947年2月中旬天津市委併入冀中區黨委城工部(對外稱教育委員會),部長由冀中區黨委副書記金城兼任,副部長楊英,秘書長路達,駐肅寧縣曹莊、邊馬村。1947年3月正式撤銷天津市委。1947年5月天津市內按照工運、學運、市民、統戰各系統獨立工作,分別由於致遠張淮三王郁文在市內分線領導,按照中央指示「擴大宣傳,避免硬碰,爭取中間分子,利用合法形式,力求從為生存而鬥爭的基礎上建立反賣國、反內戰、反獨裁與反特務恐怖的廣大陣線」。1948年1月由於工運系統交通員叛變,張淮三被捕,未暴露身份幾個月後獲釋[3]

1946年冬,渤海區黨委派遣津南鐵路鐵路工委書記崔毅到天津市內領導渤海系統地下黨。

1948年1月,冀中區黨委城工部併入晉察冀中央局城工部,對外稱「華北建設公司」,駐滄縣韓盛莊。1948.04成立天津工委,書記於文。1948年5月華北局城工部組建後,副部長楊英分管天津市,陸續接收天津市內黨組織,先後成立平津學生運動委員會和中共天津工作委員會(對外稱「迎接天津解放行動委員會」)

1948年12月15日,恢復中共天津市委。書記黃克誠/黃敬1949.05.29/黃火青1952.10代理,1953.04一1958.02.11。

Remove ads

職責

根據《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主要實行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承擔下列職能[4]

  1. 對本地區重大問題作出決策。
  2. 通過法定程序使黨組織的主張成為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或者其他政令。
  3. 加強對本地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話語權。
  4. 按照幹部管理權限任免和管理幹部,向地方國家機關、政協組織、人民團體、國有企事業單位等推薦重要幹部。
  5. 支持和保證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人民團體等依法依章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發揮這些組織中黨組的領導核心作用。
  6. 加強對本地區群團工作和統一戰線工作的領導。
  7. 動員、組織所屬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團結帶領群眾實現黨的目標任務。

機構設置

根據《天津市機構改革方案》,中國共產黨天津市委員會設置工作機關14個,工作機關管理的機關(副廳局級)3個。中共天津市委設置下列機構[5]

  • 中共天津市委辦公廳

職能部門

(市委組織部掛市公務員局牌子。市委宣傳部掛市新聞出版局(市版權局)、市電影局牌子。)

辦事機構

  • 中共天津市委政策研究室
  • 中共天津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 中共天津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 中共天津市委巡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 中共天津市委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 中共天津市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
  • 中共天津市委信訪局
  • 中共天津市委台灣工作辦公室
  • 中共天津市委老幹部局

(市委財經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委辦公廳。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掛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牌子。市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委樞紐經濟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歸口市委組織部管理。中共天津市委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歸口市委宣傳部管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委辦公廳。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設在市教育委員會。市委農村工作委員會設在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中共天津市委台灣工作辦公室掛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牌子。)

派出機關

  • 中共天津市委市級機關工作委員會

(中共天津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與天津市教育委員會合署辦公。)

直屬事業單位

(市委黨校掛天津行政學院、中共天津市委黨史研究室牌子。市社會主義學院掛市中華文化學院牌子。)

工作機關管理的機關

  • 天津市檔案館,由市委辦公廳管理。
  • 中共天津市委保密委員會辦公室,由市委辦公廳管理。
  • 中共天津市委機要局,由市委辦公廳管理。

(市檔案館掛市檔案局、市地方志編修委員會辦公室牌子。市委保密委員會辦公室掛市國家保密局牌子。市委機要局掛市國家密碼管理局牌子。)

歷任領導

初期(1949年1月—1954年7月)
  • 書記:黃克誠(—1949年5月)、黃敬(1949年5月—1953年4月)、黃火青(1953年4月—)
  • 第一副書記:黃敬(—1949年5月)
  • 第二副書記:黃火青(—1949年5月)
  • 副書記:黃火青(1949年5月—1953年4月)、劉秀峰(1949年8月— 1950年下半年)、吳德(1952年7月—)[6]
第一屆市委(1954年7月—1956年7月)
  • 書記:黃火青
  • 副書記:吳德(—1955年5月)、白堅(1954年8月—)、吳硯農(1954年10月—)
第二屆市委(1956年7月—1971年5月)
  • 第一書記:黃火青(—1958年6月)、萬曉塘(1958年6月—1966年9月)、解學恭(1967年1月—)
  • 第二書記:趙武成(1963年9月—文革)、閻達開(1967年1月—1971年)
  • 書記處書記:吳硯農(—1958年6月)、萬曉塘(—1958年6月)、李耕濤(—文革)、王亢之(—文革)、谷雲亭(1958年6月—文革)、張淮三(1958年6月—文革)、趙克(1958年12月—1960年11月)、曹庶范(1961年2月—6月)、宋景毅(1961年2月—文革)、崔榮權(1961年2月—1965年4月)、李權超(1961年2月—1966年7月)、牛勇(1961年2月—1966年底)
  • 候補書記:胡昭衡(1963年9月—文革)
第三屆市委(1971年5月—1983年12月)
  • 第一書記:解學恭(—1978年6月)、林乎加(1978年6月—10月)、陳偉達(1978年10月—)
  • 第二書記:吳岱(1971年6月—1975年11月)、趙武成(1977年7月—11月)、黃志剛(1977年11月—1982年7月)
  • 第三書記:趙武成(1977年11月—1979年4月)
  • 常務書記:張再旺(1982年7月—1983年3月))
  • 書記:劉政(—1973年11月)、王一(—1978年12月)、王曼恬(—1977年1月)、許誠(—1980年6月)、費國柱(—1978年10月)、趙武成(1973年11月—1977年7月)、孫健(1973年11月—1975年1月)、徐信(1973年11月—1977年7月)、邢燕子(1973年11月—1982年6月)、王淑珍(1973年11月—1977年10月)、蔣南翔(1977年7月—10月)、閻達開(1977年7月—1982年7月)、王中年(1977年7月—1982年6月)、谷雲亭(1977年7月—1982年6月)、張淮三(1978年2月—1982年7月)、范儒生(1978年6月—1981年6月)、劉剛(1979年1月—1982年7月)、胡啟立(1980年6月—1982年4月)、郭春原(1981年10月—1982年7月)、李瑞環(1982年5月—)、張再旺(1983年3月—)、吳振(1983年3月—)、譚紹文(1983年3月—)
  • 副書記:馮勤(1975年6月—1981年8月)、王一夫(1979年1月—1981年6月)、吳振(1978年2月—1983年3月)、陳冰(1981年8月—1983年3月)
第四屆市委前期(1983年12月—1984年10月)
  • 第一書記:陳偉達(—1984年10月))
  • 書記:張再旺、李瑞環、吳振、譚紹文
第四屆市委後期(1984年10月—1988年4月)
  • 書記:倪志福(—1987年8月)、李瑞環(1987年8月—)
  • 副書記:張再旺(—1985年9月)、李瑞環(—1987年8月)、吳振、譚紹文、聶璧初(1985年9月—)、劉晉峰(1987年—)
第五屆市委(1988年4月—1992年)
第六屆市委(1992年—1997年)
  • 書記:譚紹文(—1993年2月)、聶璧初(1993年2月—3月代理)、高德占(1993年3月—)
  • 副書記:聶璧初(—1993年6月)、張立昌、王旭東(—1993年8月)、李盛霖(1993年5月—)、房鳳友(1995年11月—)
第七屆市委(1997年—2002年4月)
  • 書記:高德占(—1997年8月)、張立昌(1997年8月—)
  • 副書記:張立昌(—1998年8月)、李盛霖、房鳳友、劉峰岩(1997年10月—)、宋平順(1998年5月—)、劉勝玉(2000年4月—)
第八屆市委(2002年4月—2007年6月)
  • 書記:張立昌(—2007年3月)、張高麗(2007年3月—)
  • 副書記:李盛霖(—2002年12月)、戴相龍(2002年12月—)、房鳳友(—2006年1月)、劉峰岩(—2002年10月)、邢元敏(2002年10月—)、宋平順(—2006年3月)、劉勝玉
第九屆市委(2007年6月—2012年5月)
第十屆市委(2012年5月—2017年5月)
第十一屆市委(2017年5月—2022年6月)
第十二屆市委(2022年6月—)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