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農業科學院

农业研究机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农业科学院map
Remove ads

中國農業科學院成立於1957年3月1日,是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的國家級農業科研機構,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12號。中國農業科學院共有兩院院士17人。中國農業科學院下設10個職能部門,34個直屬研究所[1]

快速預覽 主要領導, 院長 ...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1936年9月,日本外務省文化事業部在青島江蘇路19號設立了華北產業科學研究所日語華北産業科学研究所,以開展山東地區農業改良的相關試驗研究。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占領北京,產研於同年12月移至北京。1938年4月,產研受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委託建立了中央農事試驗場,其辦事處設在北京西城鮑家街21號的民國大學舊址,實驗農場則設在西郊的白祥庵村,新所址、實驗室的建設也在白祥庵村展開。同年9月,中央農事試驗場併入產研。1940年6月1日,中央農事試驗場更名為華北農事試驗場。1943年10月15日,白祥庵村的北京本部新樓完工,實驗室、辦公室隨後遷移至此。在這段時間中,華北農事試驗場不斷接管其它華北地區已有的試驗場,同時也新建了一批試驗場,形成了遍布華北地區的試驗場網絡,1943年年末時本場與各支場共計有員工636人。[2][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同年10月中旬國民政府接收產研,其農業部分由中央農業實驗所接收,成為北平農事試驗場;林業部份由中央林業實驗所接收,成為北平林業試驗場,畜牧部分由中央畜牧實驗所接收,成為華北畜牧獸醫工作站。在此期間,由於人才缺乏與管理不善,除北平農事試驗場有零星研究成果外,其餘單位的研究工作已完全停頓。[4]

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北平農事試驗場與林業實驗所、畜牧試驗所、獸疫防治處和河北省農業改進所於同年5月1日合併成立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5][6]。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進入計劃經濟建設,農業增產任務很大。為配合農業合作化運動、統一全國農業科學工作的領導,中央農村工作部於1954年9月16日批准農業部籌建中國農業科學院。1957年3月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在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的所址上成立,丁穎院士任中國農業科學院首任院長。同年4月15日農業部發布通知,原屬農業部直接領導的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東北農業科學研究所、西北農業科學研究所、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華中農業科學研究所、華南農業科學研究所、西南農業科學研究所、哈爾濱獸醫科學研究所、蘭州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籌備處、鎮江蠶業研究所、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籌備處均交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領導。[7]

1964年10月14日,丁穎院長因病離世,次年7月19日,金善寶接任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軍宣隊於1967年12月27日進駐農科院,工宣隊於1969年1月進駐農科院。文革開始後,大批職工被下放,大量實驗農場被侵占,科研機構也遭到削弱。1970年8月23日,國務院副總理紀登奎對「關於農科院、林科院體制改革的報告」批示,「同意報告第三次下放的方案,作為第一步。留下的新機構620人,待再審查一次另批。」同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合併為中國農林科學院[8]。1978年3月1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和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恢復建制。

2022年8月2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落戶上海。[9]

Remove ads

機構設置

根據有關規定,中國農業科學院內設機構為副司局級。中國農業科學院設置下列機構:

內設機構

  • 辦公室
  • 科技管理局
  • 人事局
  • 財務局
  • 發展建設局
  • 國際合作局
  • 成果轉化局
  • 重大任務局
  • 直屬機關黨委
  • 監察局

直屬事業單位

共建單位

歷任院長

  1. 丁穎(1957年9月-1964年10月)
  2. 金善寶(1965年7月-1982年6月)
  3. 盧良恕(1982年6月-1987年12月)
  4. 王連錚(1987年12月-1994年11月)
  5. 呂飛傑(1994年11月-2001年7月)
  6. 翟虎渠(2001年7月-2011年11月)
  7. 李家洋(2011年11月-2016年12月)
  8. 唐華俊(2016年12月-2021年10月)
  9. 吳孔明(2021年10月-2025年6月)
  10. 黃三文(2025年6月-)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