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國民黨遼寧省黨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國民黨遼寧省黨部中國國民黨遼寧省的組織[1]

歷史

更多資訊 1929–1930, 1932–1946 ...

背景

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確立聯俄容共國共合作的政策。1923年的中共三大,確立了中共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幫助國民黨在各地發展組織的方針。參加國民黨一大的奉天省代表有朱霽青、祁耿寰、王秉謙,其中朱、祁2人為孫文親自指定。國民黨按照黨國體制改組為蘇式政黨後,國民黨一大代表朱霽青和劉國增奉命到奉天發展組織。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北京執行部委任李桂庭、韓靜遠、孟廣厚、戴大鈞、韋仲達等人為奉天省(臨時)黨部委員,李桂庭任首席委員,從事秘密籌建奉天省黨部的工作。 參加籌建活動的人員還有奉天黨務特派員錢公來及王秉謙、趙鋤非、王育文、李光忱、鄭東藩等人。

1924年夏,中國國民黨人梅佛光在奉天創辦啟明學社,成為中國國民黨在奉天的外圍組織。參加人員有:錢公來、高崇民、閻寶航、徐壽軒、周天放、高啟斌、盛世才、徐士斌、馬愚忱、減啟方、杜重遠、徐箴等。

1925年,中共奉天支部成立後,遵照中共中央指示,開始在奉天幫助建立中國國民黨組織。1925年5月,上海爆發五卅事件。中共和國民黨在全國各地的組織發動反對西方「帝國主義」的運動。奉天省的共產黨和國民黨黨員也紛紛行動,進行宣傳、遊行、罷課等活動。

6月,中共黨員任國楨、吳曉天來到奉天,與中國國民黨員安懷音(《東三省民報》主筆)、俞文銑以及《奉天商報》記者盛桂珊、李躍奎等人組成「中華民族自決會」。任國楨,吳曉天、安懷音與臨時回國的東京中國國民黨總支部常委陳日新(又名陳濤)共同開辦「暑期學校」,宣傳國民黨思想。「中華民族自決會」和「暑期學校」的組建活動為建立奉天國民黨組織創造了條件。8月上旬,陳日新介紹「暑期學校」學員吳竹村加入中國國民黨(接著加入共產黨)。任國楨、吳曉天協助陳日新先後吸收30多人加入中國國民黨,並秘密組織1個中國國民黨部。暑期結束,陳日新返回日本,將新發展的30多名黨員名單連同建立黨部情況呈報給設在廣州的中國國民黨中央。1925年11月,中國國民黨中央審批了陳日新的報告,指示建立省黨部。至此,奉天國民黨人數已發展到50餘人[1]

1925年11月,奉軍將領郭松齡在灤州前線和馮玉祥國民軍簽訂密約。郭松齡將所部奉軍改編為「東北國民軍」,宣布擁護「國民革命」,隨後進軍奉天。為支持郭松齡反奉行動,國民黨北京執行部組織部長李大釗指派東北籍國民黨員朱霽青秘密回原籍組織民眾武裝策應郭軍,並撥付經費300萬元。朱軍青在東北地區中共黨組織的支持下,組建成「東北國民自治軍」司令部,朱任司令,中共黨員陳晦生、彭守朴、任國楨和國民黨員錢公來分別擔任財經、交通和對蘇聯絡等項工作的負責人。「東北國民自治軍」 與郭軍約定,在郭軍攻入奉天城時,「國民自治軍」在吉林、黑龍江境內組織暴動,與郭軍相呼應奪取東北政權。國民黨和共產黨通過《東北早報》等新聞媒體共同開展宣傳活動,策動奉軍軍官倒戈。

1925年底,張作霖擊敗郭松齡軍隊。「國民自治軍」乃取消原定暴動計劃。張作霖打敗郭松齡的反奉軍後,開始搜捕國共兩黨成員,朱霽青經蘇聯逃往廣州,錢公來避往鄉間,陳晦生、彰守朴、任國楨、李忠選等於12月下旬被捕入獄。

Remove ads

首次組建、國共衝突與消亡

1926年,國民黨二大召開。出席國民黨二大的奉天省代表、中共跨黨黨員吳竹村返回奉天,開始建立奉天省黨部。3月,中國國民黨奉天省黨部委員會舉行選舉成立大會,錢公來、吳竹村、高子升(中共黨員)、吳執中(中共黨員)、李光忱任執行委員,周東郊任候補執行委員,錢公來任主任委員,吳竹村任組織部長。國共兩黨合作產生的中國國民黨奉天省黨部正式成立。根據中共奉天支部決定,奉天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

1926年5月,蔣介石在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提出旨在限制共產黨人權力及活動的「整理黨務」提案並獲通過,國共矛盾顯現。受「整理黨務」案影響,奉天、大連兩地部分反共派國民黨員也開始進行反共活動。1926年下半年,國民黨中央派劉不同以中央特派員身份來東北三省指導黨務。9 月,中國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朱霽青指示錢公來等在奉天召開中國國民黨奉天省黨員代表會議,成立新一屆奉天省黨部。會議選舉錢公來、許聞天、韓靜遠、李光忱、任國楨(尚在獄中)、吳竹村為執行委員。根據《整理黨務案》規定,中共奉天支部將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名單交給錢公來。此後,許多重要事項錢公來不再向中共奉天支部通報,並對擔任執行委員的共產黨跨黨成員和親共左派人士實行消息封鎖。國民黨大連市黨部宣傳部長李仲剛積極反共,在會上與國民黨左派人士、黨部書記林升亭爆發肢體衝突。

1927年4月6日,進入京津地區的奉系軍警在張作霖的命令下搜查蘇聯駐北京大使館,逮捕了中共創始人、中共北方區委負責人、國民黨北京執行部組織部長李大釗等35人,並在此後將其處決。奉系當局亦在奉天開始嚴厲查禁國共兩黨黨員。國民黨奉天省黨部主要負責人錢公來等百餘人被捕,奉天省黨部遭到嚴重破壞。中國國民黨中央重新組建奉天省黨部,並指派劉不同、包景華、王育文、徐壽軒、錢公來等為省黨部委員。

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清黨事變,開始捕殺共產黨。7月15日,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政府宣布「分共」。國共合作徹底破裂。東北地區的國民黨組織追隨蔣介石、汪精衛的清黨步伐,將中共跨黨黨員和親共左派人士開除出國民黨。隨著中國國民黨中央內部的寧漢分裂,奉天地區的國民黨也分裂為擁蔣派和擁汪派,後來以朱霽青為首的擁汪派又演變為東北的國民黨改組派。

同年秋,東北地區國民黨員決定組織反對奉系當局的「東北光復軍」,劉廣瑛、李桂庭擔任執行總責,李匡任總司令,張興武任副司令,張緒周任參謀長,計劃於農曆八月十五日舉行起事。奉系當局獲悉有關消息,迅速將李匡、張緒周、張興武等8人逮捕處決。此後,國民黨在東北地區組織機構基本停止活動[1]

東北易幟後的重建

1928年6月,奉系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身亡。張學良接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同時,張學良向南京國民政府秘密表示接受統一的願望,下令釋放國民黨奉天省黨部主要負責人錢公來等。在東北當地的國民黨員試圖重新建立國民黨組織。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後,名義上歸附南京國民政府,將東北地區政治按照黨國體制改組。中國國民黨在東北獲得合法地位,重新發展黨務。

根據南京國民政府要求,東北當局必須建立中國國民黨地方組織。為建立新的省黨部,南京政府與東北當局多次派員聯絡。東北當局派出人員赴關內考察黨務。1929年1月初,國民黨中央派方本仁到奉天指導黨務,與東北方面協商組黨事宜。張學良、張作相等東北當局軍政要員首先加入中國國民黨。1929年2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頒布訓令,將「奉天省」改名為「遼寧省」。

張學良東北地方當局與南京國民黨中央在籌備組黨方面存在分歧。在中央指派的東北三省黨務指導委員會委員中,楊致煥、馬亮、韓清淪、單成儀、劉不同5人因曾從事反對東北當局的活動而被張學良拒絕承認。為避免東北軍政大權被蔣介石通過黨務系統控制,張學良提出東北各省黨部成員應由東北地方當局確定。中國國民黨中央方面則提出省黨部成員應按有關章程規定選舉產生。雙方難以達成一致,令組黨工作進展遲緩。

此後,部分國民黨員開始獨立進行發展黨員活動。梅公任受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副部長陳果夫指派在瀋陽高等師範及第一師範吸收學生加入國民黨。國民黨中央特派員劉不同在瀋陽開辦「啟明學院」,公開招收黨員,並直接上報國民黨中央。此後,張學良發布命令,嚴禁民間「自由組黨」。根據這一命令,遼寧各地軍政當局嚴厲查禁「擅自組黨人員」[1]

1929年8月初,南京國民黨中央決定撤回駐東北各省的黨務特派員,組成新的東北黨務指導委員會,任命張學良、王同培、彭志雲、王樹常、康明震、李紹沅、徐箴7人為委員。黨務指導委員會以東北地方官員為主,負責籌備建立國民黨東北各省黨部。8月中旬,中東路事件爆發。東北地區黨務工作暫時停止。

1930年春,國民政府與國民黨內發生分裂,改組派汪精衛、晉系閻錫山、西北軍馮玉祥、新桂系李宗仁聯合起來反對蔣介石,成立北平國民政府中原大戰爆發。張學良的東北當局起初採取中立態度。9月18日,張學良宣布東北軍介入戰爭,支持蔣介石,反蔣聯軍被擊敗。東北系取得華北大部分地區的行政管轄權。

中原大戰結束後,東北地區組黨工作開始恢復。1930年11月12日,張學良應蔣介石特邀赴南京參加國民黨三屆四中全會。會議特許東北軍將領加入國民黨。是月,國民黨中央常委會特推舉張學良為中央政治會議委員。

1931年3月19日,國民黨中央常務會議改派張學良、邢士廉等7人為遼寧省黨務指導員。3月21日,中國國民黨遼寧省黨部成立大會在瀋陽舉行,張學良任黨務指導員[2]。同時舉行東北各省市黨務指導委員宣誓就職典禮。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張繼到會祝賀並講話。國民黨中央委員吳鐵城代表國民黨中央致詞,張學良致答詞。該省黨部未設置常設機構。根據規定,在全省黨代表大會召開之前及省黨部正式成立之前,由遼寧省黨務指導委員會代行省黨部執行委員會職權。遼寧省黨務指導委員會成員為張學良、朱光沐、彭濟群、邢士廉、康明震、湯國楨、李紹沅。黨務指導委員會下設秘書處、組織部、直傳部、訓練部。此時建立的遼寧省黨部,是一個未經全省黨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機構。繼省黨部建立之後,全省軍隊少校以上軍官由張學良介紹入黨,報中央備案。政府部門委任以上官員,按省政府主席臧式毅通令加入國民黨。各縣官員按省民政廳指令辦理入黨手續。

Remove ads

九一八事變與滿洲國時期的省外和地下活動

遼寧省組黨工作剛剛開始起步,1931年9月,爆發九一八事變,日本關東軍大舉進入遼寧。九一八事變後,遼寧省黨部分裂,其成員或投降日軍、撤入關內或轉入地下。國民黨遼寧省黨部成員潛往關內,省黨部停止活動。1931年12月,國民黨中央在北平組織成立了東北黨務辦事處,協調對東三省內遷組織的領導工作。1932年,滿洲國在日本關東軍的扶持下成立,進一步鎮壓國民黨與共產黨在境內的抗日組織。

國民黨中央為防止緊急情況下中斷與東北地區的黨務聯繫,於1939年9月決定成立東北黨務專員辦事處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黨務專員辦事處, 特派羅大愚為遼寧省黨務專員。1940年1月,羅大愚抵達瀋陽,遼寧省黨務專員辦事處遂告成立並開始工作。辦公地點先後有4處,均以住宅為掩護。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2年11月,國民黨中央決定撤銷東北黨務辦事處,分設遼、吉、黑三省黨部。遼寧省黨部設在瀋陽。省黨部的組成是:主任委員李光忱;書記長張濯域;委員羅大愚、 韓靜遠、王育文、劉守毅等。當時上述成員大多數都在天津、重慶等地,只羅大愚等少數人在瀋陽。1943年5月,張濯域、韓靜遠、劉守毅由重慶抵達天津,與在天津的李光忱、王育文等做出關準備。同年12月李光忱等到達瀋陽,並以瀋陽市東關區小東街胡錫麟宅及王化宇宅為辦公地點,開始工作,遼寧省黨部遂告正式成立。同月,國民黨中央決定免除張濯域的遼寧省黨部書記長職務,改派羅大愚委員兼書記長。

1943年12月,遼寧省黨務專員羅大愚兼任遼寧省黨部書記長。1944年3月,遼寧省黨部的主要負責人員組成是:主任委員李光忱;書記長羅大愚;委員王育文(未出關)、劉守毅(未出關)、韓靜遠;秘書王非凡;幹事雀秉琳、李繼武、胡錫麟(代理)、王化字(代理);助理幹事李孝魯、傅乃宣、張達平(未出關)[1]

同月,吉林省黨部書記長張濤被捕變節,不僅向日滿當局提供了組織名單和活動計劃,還帶領日滿軍捕捉了國民黨東北調查室主任石堅等人,致使中國國民黨東北三省黨部遭到日滿當局重大破壞。遼寧省黨部幹事兼代理督導員崔蘊聲於4月13日在瀋陽被捕;4月15日,省黨部主任委員李光忱亦在瀋陽被捕。接著,從4月17日至5月中旬,日滿當局又分別在瀋陽和北平、天津等地逮捕了王化宇、傅乃宣、李繼武、王育文、侯天民、張達平等領導人。在這次事件中,遼寧各地被日滿逮捕318人。被逮捕的人中,有國民黨人,一般的反日知識分子以及共產黨地下情報人員。這次逮捕,日滿當局代號為「桃園工作」,一般稱之為「東三省黨部事件」。

逮捕事件發生後,國民黨中央對遼寧省黨部進行了改組,成立了遼寧省黨部執行委員會,在書記長羅大愚領導下堅持開展工作。原屬遼寧省黨務專員辦事處系統的組織和黨員也合併到各級黨部之中。

1944年10月,遼寧省黨部及東北各省市黨部聯合辦事處由瀋陽轉移到新京辦公。1945年初,國民黨在滿洲國的活動處於半公開狀態。日滿當局根據偵察掌握的情況,於5月23日在滿洲國境內對國民黨組織進行了規模空前的大逮捕。遼寧省黨部書記長羅大愚於新京被捕; 遼寧省內各市縣黨部的主要負責人基本被捕入獄。遼寧省部分市縣被捕的國民黨及其外圍組織成員和其他反日青年有記載的就達322人。這次事件,日滿當局代號為「曉」 工作,又稱為「五二三事件」。國民黨地下組織經這次破壞後,其在滿洲國時期有組織的活動即告終結。

Remove ads

戰後的恢復

1945年,蘇軍對滿洲國發動八月風暴攻勢,日本投降滿洲國瓦解。國民黨遼寧省黨部及一些市黨部方得以重新恢復。1945年8月19日,國民黨遼寧省黨部恢復,省黨部人員構成;主任委員李光忱;委員兼書記長羅慶春(即羅大愚);委員王育文(其他委員如劉守毅等均未到任);督導員張偉光、栗振廉、侯天民、趙心石、胡錫麟、王德明、張寶慈、張慶凱、張鴻學。

1946年初,國民黨遼寧省黨部開始強化縣市黨部體制,規定了縣市黨部的等級,規定了各等級縣市黨部職員的定額。9月下旬,國民黨遼寧省黨部省訓團開始成立直屬分部。截止9月底,共成立直屬區黨部168處,區分部429處。11月21-22日,遼寧省黨部召開了各縣市書記長會議。

1946下半年,遵照國民黨中常會通過的推進東北9省2市黨部工作方法,遼寧省黨部通令各下級黨部按新組織法改編人事。12月2日,遼寧省黨部對所轄市縣黨部的人事進行了全面調整,調整新任書記長、委員等47人,免職19人,為比較大的人事變動。

1947-1948年,由於共產黨解放軍的在東北地區國共內戰的逐步勝利,國民黨遼寧省黨部及所屬各級組織開始轉入地下。1948年,中國共產黨武裝在遼瀋戰役中消滅東北地區的國民黨軍隊。國民黨遼寧省黨部主任委員李光忱、瀋陽市黨部主任委員張寶慈以及一大批區黨部書記長以上的黨團頭目被中共捕獲,國民黨遼寧省黨部或重建的地下黨部均被摧毀。據統計,在遼瀋戰役前,被中共破獲的國民黨縣以上黨團組織100多個,被捕獲的黨團骨幹分子2000多人。隨著此後「反動黨團登記」及政治運動,國民黨遼寧地方組織亦隨之解體[1]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