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
广东深圳境内的纪念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位於深圳市龍華區,是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香港文化名人大營救行動行動而建立的紀念館[參 1]。展館現址及其內的白石龍村天主堂已位列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
背景
1941年末,日軍占領香港,眾多在港的文化名人、進步人士人身安全遭受威脅。1942年2月起,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前身)在中共南方局指示下,以白石龍天主堂等地為中轉站,持續接引滯港的文化界、民主人士輾轉返回內地,前後持續6個月,營救相關人士800餘人,過程中無人被捕、無人犧牲。
展館概況
紀念館現今占地面積286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900平方米。紀念館共設三個展廳。其中,一號與三號展廳為新建的陳列廳,主要展陳文化名人大營救行動相關的歷史,二號展廳即為修復的白石龍教堂[參 2]。
白石龍教堂始建於晚清,原為土木結構住宅,建築為兩進三開間布局,面闊6.5米、進深11.8米,面積76.7平方米。清末民初,住宅被改建為天主教教堂,並將建築內部原有的木製結構改建為了磚拱結構[參 3]。1942年4月,日軍掃蕩白石龍村,教堂配套的神父房、修女房均被燒毀,僅剩天主堂主體建築留存至今。
頭銜
- 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2020年9月1日)
- 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7月4日,以營救文化名人舊址(白石龍村天主堂)名稱)
- 寶安區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1月,以營救文化名人舊址名稱)
- 廣東省黨史教育基地(2014年)
- 深圳市中共黨史學習教育基地(2012年11月)
圖片
參見
- 惠州東湖旅店(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老隆福建會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名人大營救行動中的其它中轉站
- 東江游擊隊指揮部舊址、土洋東縱司令部舊址、東江縱隊《前進報社》舊址、東縱軍政幹校舊址:深圳市內東江縱隊相關文物保護單位
- 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展陳內容
- 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平面圖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