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流動人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流動人口是在中國戶籍制度條件下的一個概念,指離開了戶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口,但目前尚無明確、準確和統一的定義。國際上,類似的群體稱為「國內移民」(internal migration)。中國的人口流動主要是由農村流向城市,由經濟欠發達地區流向經濟發達地區,由中西部地區流向東部沿海地區。

流動人口可以分為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流入人口是指來到該地區的非戶籍人口,流出人口是指離開該地區到其他地方居住的戶籍人口。流動人口根據流動性可以分為常住流動人口和短期流動人口,常住流動人口一般指在該地區居住較長的一段時間(如5年)。目前流動人口的行政管理以地方公安部門為主,主要管理流動人口的治安和社會保障,而衛生、教育和計劃生育等其他部門則分別管理流動人口的其他方面。中國沒有制定流動人口管理的全國性法律,流動人口管理的法規大部分由省級或地級行政區訂立。最早關於流動人口的地方性法規是1987年的《廣東省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辦法》,該辦法規定在廣東居住的流動人口必須申請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由於戶籍與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掛鉤,離開了戶籍所在地的流動人口一般無法享受與當地戶口居民相同的權益,比如流動人口中學齡少年兒童的義務教育問題,以及流動人口的政治權利,如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17年11月10日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7》,2016年中國流動人口數為2.45億人。[1]
Remove ads
暫住人口
暫住人口指戶口登記地與長期居住地不一致的人口,俗稱「人戶分離」的人口。根據規定,中國公安機關的人口管理上,僅對「人戶分離」預計1個月以上的人口實行暫住人口管理,將暫住人口定義為離開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市區或者鄉、鎮,在其他地區居住的人員。具體分為以下情形:
- 以市建制的市區或者非市建制的縣之下的鄉鎮為區域界定,如北京市的市轄區之內、市轄區之間的「人戶分離」不作為暫住人口管轄,但密雲縣與市轄區之間的「人戶分離」應辦理暫住人口登記。
- 不設區的市(包括縣級市)的市區(以街道為單位),同一縣級市之下街道之間「人戶分離」不實行暫住人口管理,但其街道(市區)與鄉鎮之間則需進行暫住人口管理。
- 縣之下的鄉鎮實行暫住人口管理。具體操作上,一是城市的市轄區之間、市轄區之內不實行暫住人口管理,二是縣(旗、市)轄區內鄉鎮街道,極少強制要求辦理暫住登記。
人口遷徙的情形
![]() |
- 短期遷徙:常以謀生或尋找發展機會為目的,對未來發展難以駕馭,目的地不定,只能以暫住為主。這個群體以缺少技能的農民工為主,包括在外尋找機會的職業院校、高校畢業生。
- 長時間居住:居住地停留時間長,但無長遠打算。以具有生存技能的階層,包括科技人員、企業管理層、駐外機構的人員為主,無自有住房。
- 長時間居住:有生存技能,經過打拼積累了實力與資金,在工作地生活時間長,並有自有住房(購置有不動產)。這個群體以成長的高校畢業生群體為主,常為公司企業或其他機構的骨幹。沒有入籍居住地,主要原因出於對戶籍地擁有的各種資源,這些資源未來有獲取經濟利益潛力。這類情況多是戶籍地為農業戶口,而且戶籍地多處在發達地區,或具有發展潛力的地區。
- 長期居住:有生存技能,在居住地自有住房(購置有不動產),部分以投資為目的在多處地方購置有房產,生活圈子仍舊以原戶籍地為主,但在工作地謀生,戶籍地與工作地二地來往頻繁。這類人員常被稱之為事業有成者,以公司企業主、科研機構人員、業務骨幹(企業管理層)為主。
Remove ads
統計概念
中國人口統計上,流動人口指「人戶分離」(人口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不一致)的人口,但一般並不包括同一個城市的市轄區之內或市轄區之間的「人戶分離」情形。此類人口則被歸類為「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不計入流動人口統計範圍內。[2] 一個城市的「人戶分離」如戶口登記地為上海市靜安區長壽街道,實際居住地為普陀區長風街道為常見的情形。
統計
- 【戶口待定】:現在居住在本地,戶口待定 (沒有戶籍)。
- 【現在國外工作學習】:戶口在本地,現在國外工作學習。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參見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