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即安徽省立醫院,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合肥市,為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1]。安徽省立醫院現由中區(安徽省立醫院總院)、南區(安徽省腦科醫院、安徽省心血管醫院)、西區(安徽省腫瘤醫院)、感染病院區(合肥市傳染病醫院)、北區(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組成。[2]總占地面積(含規劃面積)0.63平方公里。2017年12月23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正式成立,安徽省立醫院成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3]2023年1月18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濱湖院區正式開工。[4]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12月1日) |
Remove ads
歷史
前清光緒二十年,德國基督教士戴爾第來到合肥傳教,使用西藥為民眾治療瘧疾,將現代醫藥引入廬州。至光緒二十一年 (1895),中華基督會(Disciples of Christ in China)總會派傳教士兼眼科醫師詹姆斯・柏貫之(Dr. James Butchart)會同安德馨(Thomas J. Arnold)先生前往廬州傳教,「相度地勢,採訪風土人情,預計開辦醫院」,為基督教在廬州之始。[5][需要較佳來源]
早期地方民眾對於傳教士既疑且懼,互相告誡不可將房屋租予洋人。柏貫之醫師竭力疏通紳商各界,加之精通華語、醫術亦佳,方得在翌年與傳教士徐鴻藻在城內東門大街杜家巷租民房十二間,開辦診所兼作教堂,一面行醫,一面傳教。[6]
先生為貧者施醫給藥,尤擅眼科,深受地方紳商與民眾信任。至1898年,柏貫之獲中華基督教總會資助,在廬州城南門口購置一塊約16000平方米之空地作為新「柏貫之醫院」用地,當年即開始動工。1902年醫院建成,為一幢西式洋樓,時人稱之「南門洋樓」,教會隨即遷到醫院附設的小禮堂做禮拜。繼而,基督會在四牌樓北面購地2100多平方米,興建西式基督教堂一座,建築面積440平方米,另附設中式平房小禮堂一所,教牧人員住宅樓等附屬房屋共計1200平方米。[7][需要較佳來源]
基督醫院內附設「單級教授班」專門培養與訓練醫師、護士及助手,初期有醫學生二十餘人:曹秀之、楊近仁、朱榮善等皆為該班畢業。1908 年,醫院更購入一台氣管式(舊式靜電)X 光鏡(機),為當時中國各醫院之先。
1915年柏貫之醫院改名「合肥基督醫院」,韋格非、符瑞齡、柯普仁(Douglas Corpron)繼任院長。設內科、外科、婦產科、五官科等科室,有X光室、化驗室、理療室、西藥房和手術室。醫師、護士、職工50餘人。每天就診病員達200餘人,乃廬州地區當時規模最大的醫院。[8][需要較佳來源]
1937年柯普仁返美,由美籍教士莆爾琪接任合肥基督醫院院長。在1938年合肥淪陷時,合肥基督醫院設立難民收容所,收容難民300餘人。柯普仁先生在戰後曾短暫復任院長,後因中共建政被迫於1949年攜家眷及美籍醫師撤離。1951年7月2日,中共接管合肥基督醫院。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