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簡稱中國體改研究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一級學會,成立於1983年2月,現隸屬於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1][2]。中國體改研究會的主要職能,是承擔政府與主管部門等委託的經濟體制改革方面的課題研究工作[2]。
歷史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成立於1983年2月,建立初期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體改委),安志文擔任中國體改研究會第1、2、3屆會長[1][3][4]。
1984年,高尚全和楊啟先在參加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的文件起草過程中,建議把「商品經濟」的概念寫進《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中[3][5]。鑑於起草小組有不同意見,在安志文的主持下,高尚全建議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以及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的名義,於1984年9月初在北京西苑飯店召開理論研討會,有20位學者專家參加會議[3][5]。與會者提出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並無必然聯繫」、「商品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等觀點,受到當時中央高層的重視,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採納了「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概念和研討會提出的一些觀點[3][5][6]。
1985年9月,中國體改研究會聯合中國社科院、世界銀行召開了「宏觀經濟管理國際研討會」,由於此次會議在重慶開往武漢的「巴山號」遊輪上舉行,史稱「巴山輪」會議[3][7]。會議邀請英國、德國、美國、法國、日本、波蘭、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多國經濟學家討論宏觀經濟理論與國際經驗[3][7]。
1990年,體改研究會正式向民政部進行了社團登記[1][3][4]。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成立大會上,提出「要充實、加強體改研究會」[1][2]。1999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在新任會長高尚全的主持下,進行了人事、財務等管理體制上的改革,成為獨立的法人機構,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省、市政府以及研究機構擁有許多團體會員和個人理事[1][2][8]。
2003年起,體改研究會的主管單位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1][2]。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