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足協俱樂部名稱中性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足協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是中國足球協會針對職業足球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政策。此政策起源於2020年11月25日召開的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投資人會議及12月14日召開的中國足協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兩次會議均明確俱樂部名稱必須中性化,不得包含具有商業性質的名稱,不能使用非漢字等。自2021年賽季起,對於俱樂部名稱不符合要求的俱樂部,中國足協將不給予辦理註冊手續[1][2]。2024年1月3日,中國足協允許俱樂部在2024-2028賽季對所屬球隊冠名。[3]

背景與進程

早在2015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委員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提出推動實現俱樂部的地域化,鼓勵具備條件的俱樂部逐步實現名稱的非企業化。中國足協曾想依據於此制定細則,2018年,包括官方媒體新華社在內的多家媒體報道,中國足協將出台《中國足球協會職業俱樂部名稱規範》(徵求意見稿)。意見稿提到,出於兼顧國情及職業聯賽發展現狀的考慮,若俱樂部名稱或簡稱原為非中性的,但被本俱樂部長期、連續使用,使其名稱在足球行業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形成俱樂部品牌或在球迷群體中具有普遍影響力的,可在規定時限內經俱樂部向中國足協申請並批准,可將該名稱認定為中性名稱。申請此類名稱認定的俱樂部應為2004年中超聯賽前已經參加甲A甲B聯賽的俱樂部,並連續參賽至今。這也讓一些歷史較為悠久的職業足球俱樂部,如北京國安上海申花山東魯能河南建業天津泰達長春亞泰等俱樂部,都可以保留現有名稱。之後中國足協在蘇州召開會議,在宣布中性名「一刀切」時,不少球迷和媒體也重提此提議。然而該政策最終沒有正式公布[1][4]

2019年5月25日,大連一方足球俱樂部更名為大連人職業足球俱樂部,是所有中超球隊中最早使用中性化名稱的俱樂部[4]

2020年11月,有媒體人曝光中國足協對中性名判定標準的「強硬態度」,判定標準較早前媒體報道的《中國足球協會職業俱樂部名稱規範》(徵求意見稿)中提到的中性名判定標準更加嚴格[5]。同月25日,中超投資人會議召開,明確要求俱樂部名稱中性化[1]

2020年12月14日,中國足協下發《關於各級職業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5]。《通知》要求,中國足協各級職業聯賽俱樂部名稱將全部完成非企業化變更,俱樂部中性化名稱不得包含具有商業性質的名稱(包括股東、關聯方或控制人字號、商號或品牌名稱,亦不得用名稱相似或近似漢字詞組),不能使用非漢字等。《通知》明確,各俱樂部應不晚於2020年12月31日將經市場監管部門初步核准的擬用名稱、俱樂部所有股東營業執照複印件、俱樂部股東隸屬及下屬企業名稱、營業執照編號,報中國足協競賽部審核,中國足協將不晚於2021年1月15日向各俱樂部書面反饋審核意見;各俱樂部應不晚於2021年2月28日在中國足協完成2021賽季的註冊手續。自2021年賽季起,對於俱樂部名稱不符合要求的俱樂部,中國足協將不給予辦理註冊手續[4]。據媒體報道,中國足協之所以推動俱樂部名稱的中性化,其目的是與國際接軌[6]

2020年12月25日,中國足協組織法律、市場監管、足球文化等領域專家對各俱樂部初步提交的中性化名稱申請進行審查。據報道,已提交的申請數量占三級聯賽俱樂部總數的三成。2021年1月8日,中國足協再次發布三級俱樂部中性名稱提交情況,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申報比例提高到80%[4]

2024年1月3日,中國足協允許俱樂部在2024-2028賽季對所屬球隊冠名,但不可被同一贊助商(包括其前十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字號、商號或品牌)冠名。[3]

Remove ads

各俱樂部更名情況

以下列出2021年中國足球聯賽開賽前各俱樂部依規定易名的情況。

易名後解散

更多資訊 原俱樂部名稱, 新俱樂部名稱 ...
更多資訊 原俱樂部名稱, 新俱樂部名稱 ...
Remove ads
更多資訊 原俱樂部名稱, 新俱樂部名稱 ...
更多資訊 原俱樂部名稱, 新俱樂部名稱 ...
Remove ads

反應

支持

中國新聞網的報道認為,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這一政策初衷,就是為了能讓俱樂部名稱早日脫離企業化,能夠一以貫之的流傳下去,成為極具地域特色和球迷認同感的品牌和城市符號。並強調,「俱樂部中性名是一項極具歷史意義的改革,也是打造俱樂部品牌文化的開始。如果俱樂部名字起得好,那麼將會是一個不錯的開端」[47]

經濟日報》的評論認為,真正的「百年俱樂部」就不會由於投資方變化使得名稱變來變去,從而有機會在文化建設上有更強的地域歸屬感,並在建立城市名片過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48]

遼寧日報》的評論認為,「強制性改名也是改革的契機,換一個中性又充滿個性的名字,有利於用地方文化把球迷凝聚起來」[49]

2021年1月27日,在上海上港足球俱樂部更名為上海海港足球俱樂部後,該俱樂部總顧問徐根寶認為「海港」這個名字很好,強調「上海海港、上海上港四個字基本上都一樣」,並對球迷不理智的行為予以批評,表示球迷的首要任務是看好球,支持球員和球隊[50]

Remove ads

反對或質疑

在中足協出台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政策後,引發了頗多爭議。2020年12月8日中國足協聯賽會議召集前,申花、建業、國安、泰達、綠城五大球迷會發布聯合聲明,希望能夠讓足協改變要求。球迷會聲明中表示,支持中國足協對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中性名稱的規範化政策,認為中性名稱有利於俱樂部品牌文化的傳承,更有利於給主隊球迷歸屬感。球迷會更呼籲對存在20年以上、甲A甲B時代傳承下來的俱樂部名稱,可根據球迷意願允許保留[1]

而一些如北京國安、河南建業等球隊的球迷,因不滿球隊被迫改名而發動抗議,甚至到球隊主場門口拉起橫額反對措施。有觀點認為改名反而被指失去原有特色及文化傳承。北京國安的球迷組織「御林軍」由於反對球隊改名,出資買下巴士廣告,寫有「我們要與國安一起戰鬥」等的標語,表達希望球隊堅持使用原名的訴求。惟該車身廣告因「不可抗力原因」被迫下架。另外,在河南建業改名為「洛陽守門員」後,建業球迷對此反應極大,發起了連串抗議行動,有球迷組織率先宣布解散,又有球迷到球隊主場門前,拉起寫有「恥辱!你們是河南足球的叛徒!」的標語以示反對。上述球隊也因此做出暫緩改名的決定[51]

體育學者、體育產業專家易劍東表示,中國足協出台此政策「一刀切」化,稍顯「簡單粗暴」,認為俱樂部把企業名稱完全去掉也未必合理,因為民眾已經接受了這些習慣說法,並且很多俱樂部的名稱已經存在了很多年。他還表示足協可以考慮設置一個緩衝期[52]

另外,律師陳俊表示,隨著俱樂部名稱的中性化,一些俱樂部變更後的新名稱可能違反《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依據《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第六條規定,企業名稱由行政區劃名稱、字號、行業或者經營特點、組織形式組成,符合條件的可以沒有行政區劃名稱或者不含行業或者經營特點,同時根據第八條第二款的規定,縣級以上地方行政區劃名稱、行業或者經營特點不得作為字號。陳俊在微博中建議「不要讓最近的中性名運動最終變成一個集體性的違法運動,到頭來全部都要更正」[53]

另據《解放日報》下屬上觀新聞報道,在球隊名稱中性化後,部分球隊的助威口號也有可能受到影響。例如上海上港的球迷,按照俱樂部的有關要求,在球場上一律稱呼「上港隊」,「上海上港勢不可擋」也成為看台的口號。然而廣州恒大隊的主場比賽,球迷高呼「廣州隊」而非「恒大隊」;江蘇蘇寧的球迷從來不喊「蘇寧隊」,而是「江蘇隊」;北京國安的球迷也只喊「國安國安北京國安」,亦從來不喊「中赫加油」。文章同時提到,球迷有表達的權利,俱樂部也不能用管理員工的簡單辦法來和球迷打交道,雙方還需要加強溝通,求同存異,給出更多建設性的意見。而球迷也需要學會換位思考,和俱樂部加強溝通,注重對話[54]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