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郵政文史中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郵政文史中心(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位於中國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街道內貢院西街6號,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直屬單位,屬於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
沿革
中國郵票博物館的前身是中國郵票總公司郵票資料室[1]。1984年中國郵票博物館籌備處成立,1985年7月正式建立中國郵票博物館[2][3]。1990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調整郵票管理體制與機構,將郵電部郵票發行局、中國集郵總公司合併組建為新的中國郵票總公司,原郵票發行局管理的中國郵票博物館成建制劃歸郵電部文史中心領導(郵部〔1990〕59號文件)[1]。1990年11月12日,郵電部機構編制委員會發出通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人中編函〔1990〕64號批覆,成立郵電部信息中心、郵電部電信網路管理中心,組建郵電部文史中心[4]。
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並成立國家郵政局。郵電部文史中心改為國家郵政局文史中心。1999年12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批覆同意郵電文史中心具體劃分方案:原郵電部檔案館、中國郵票博物館產權劃歸郵政文史中心,中國郵電博物館產權劃歸電信文史中心,劃分工作於2000年1月31日前結束[5]。2002年10月,原位於宣武門東大街2號中國集郵總公司大樓內的中國郵票博物館遷入貢院西街的新館址[3]。
2006年10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公開了國務院關於組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有關問題的批覆,原則同意《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組建方案》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章程》。根據國務院批覆,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是在原國家郵政局所屬的經營性資產和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大型國有獨資企業[6]。2007年1月29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正式掛牌成立[7]。國家郵政局郵政文史中心歸屬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後,改為中國郵政文史中心,將所屬的中國郵票博物館與原中國郵電博物館的郵政部分合併,成立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館址在貢院西街6號D座的郵政綜合樓內(東單郵電局)[8]。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收藏和利用郵政、郵票文物開展學術研究與交流的國家級專業博物館,實現了郵政歷史展覽與郵票展覽功能的合併[2][3]。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主持建設,2007年8月22日正式對外開放[9]。2011年12月9日,中國郵政文史中心學術委員會在北京成立[10]。
Remove ads
歷任領導
- 郵電部文史中心
- 國家郵政局文史中心
……
|
……
|
- 中國郵政文史中心
- 中國郵政文史中心(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
Remove ads
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
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是收藏和展出郵政、郵票文物的國家級專業博物館,隸屬於中國郵政文史中心,展出中國郵政的發展歷史以及中外郵票。該博物館設有4層共7500平方米的展覽大廳及6000平方米的文物庫房。館藏有近萬件郵政文物,清朝以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郵政主管部門發行的郵資票品,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的郵票共30多萬種、超過一億枚[19][8]。
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歷任館長是:
……
|
……
|
中國郵政檔案館
中國郵政檔案館是永久保存郵電、郵政檔案的部門。前身為1992年3月27日成立的郵電部檔案館。中國郵政檔案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三旗東路郵政科學研究規劃院內,占地面積5330平方米,庫房面積1432平方米。截至2007年,館內藏有近十萬卷檔案,包括文書檔案、科技檔案等[25]。
《集郵博覽》
1982年7月,《集郵博覽》的前身《北京集郵》創刊。1987年改為《集郵博覽》。2007年1月1日起短暫停刊,8月復刊[26]。2007年後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主管、中國郵政文史中心主辦出版的集郵月刊。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