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式病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在國際政治學中,中國式病毒是中國威脅論的一種,最早由明鏡新聞出版集團總裁何頻,於2015年6月3日在美國國會的中國委員會聽證會上提出[1]。中國式病毒被專門用來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利用其國際影響力造成的問題,也被歸類為反共言論。
![]() |
定義
這個觀點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提出和平崛起口號,強調中國不進行軍事行動,干涉他國內政;但經由金錢外交及經濟力量,中國模式侵入西方社會,腐化了西方的價值觀,造成人權及世界文明的退化。[2]其中一些體現為外國政府和企業懾於中國強大的經濟實力,選擇在外交和價值觀上屈服,反過來進一步激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所謂「中國模式」,進一步威脅世界秩序和安定。[3]
歷史
早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時,西方國家普遍就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疑慮態度,擔憂其投向共產主義陣營實施社會主義公有制,威脅學校和工會的自主性。這種觀點在韓戰後被基本確立,自此西方國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冷凍長達二十年,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屢屢向外「輸出革命」,策劃推翻當地政府建立共產主義政權。1972年尼克森訪華以及1979年兩國建交後,中國放棄輸出革命政策,中國再度被認為是一個地區穩定的基石。[4][5][6]
2008年,美國記者里查德·貝哈爾在一篇有關中國在非洲的經濟擴張的長篇報道中,使用了人體寄生蟲痢疾內變形蟲的比喻——那種寄生蟲入侵人體,使人體免疫系統失靈,讓人開始時不會有什麼不適的感覺,但等到感覺不好時已經大事不妙。在貝哈爾看來,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經濟制約與非洲的經濟援助以及在非洲的經濟擴張也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但貝哈爾同時也承認,在非洲進行經濟擴張的同時,中國確實也向非洲國家提供了其他國家所不能或不願提供的大筆經濟發展援助)。[2]
2015年6月3日,何頻參與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的聽證會,首次提出中國式病毒這一概念。在8月21日,他接受美國之音記者齊之豐專訪,更仔細的分析了他的論點[7]。
Remove ads
看法
明鏡集團創辦人何頻認為當今中國是一個集共產黨的獨裁、社會主義的極權和資本主義的貪婪之大成的混合物。美國由於奉行長期以來的聯中制俄戰略,一方面,美國希望支持中國的人權進步,另一方面,又希望和中國政府合作、搞好關係。他認為西方國家也參與了中國式病毒的製造。西方國家以為改革開放會給中國帶來政治上的開放和民主,結果卻是經濟開放培植的經濟力量反而成為中共鞏固其獨裁統治的本錢。西方的技術在很多時候很多情況下直接成了中共控制民眾的工具,成了對付外部世界的武器。[2]
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張博樹將「中國式病毒」稱為中國「惡的軟實力」,「負能量軟實力」。認為中共十八大以來,黨國統治者在力圖實現黨國中興、謀劃內政外交新格局的過程中,正在形成一種新的架構,這個架構可以歸結為黨國政體和民族國家的結合,它可能具有世界史意義,體現了某種新的歷史演進階段。[8]
《蘋果日報》專欄作家李怡認為,香港成為了「中國式病毒」的最先衝擊對象。西方世界由於經濟困境,正在對「中國式病毒」喪失免疫力,趨於功利,遷就邪惡。最新的例子,是英國在習近平來訪時,為經濟利益而放棄在人權問題上批評中共。[9]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