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石龍子台灣亞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石龍子台灣亞種(學名:Plestiodon chinensis formosensis),Van Denburgh於1912年命名。分佈於台灣本島。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1]
Remove ads
描述
體長最大約13公分,全長可達33 公分。鱗片無稜脊,外表光滑。其幼體與成體體色不同,幼體體背黑色,且背部有數條斑駁的金色縱帶,兩側的身體則綴有許多白色或黃白色的斑點,體腹部為淺褐色或乳白色,尾部的中後段有著些微的藍色。[2][3]
體色會隨著成長改變,幼時具有的金色縱帶、白黃色斑點以及尾部的藍色調會逐漸消失。成體體背轉為深褐色或灰褐色,鱗片邊緣為黑色,頭部兩側及耳孔處常具橘紅色。[3]
習性
日行性,以昆蟲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卵生,曾經有一次產下19枚卵的紀錄。雌體有護幼之行為,攻擊性很強。其尾巴極容易自割[2][3]
棲地
為臺灣特有亞種,廣泛分布於臺灣海拔1000公尺以下山區及平地草叢,也能在住家房屋附近發現。[2]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