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央山脈大縱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央山脉大纵走台湾的一条登山路线,是长程纵走中央山脉主脊3000公尺以上高山段的全程,北从南湖山群的审马阵山,中点至七彩湖,南至卑南主山,途经60座3000公尺级山峰、44座台湾百岳[注 2]。1970年代首次有中央山脉主脊3000公尺以上高山全程纵走的记录,随后又有登山队更延长了南湖山群以北与卑南主山以南的主脊纵走路段。

起源

在1970年代以前,台湾登山界已几乎将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探勘完毕,中央山脉各山列的登山路线也都有分段纵走的经验,在纵走雪山山脉圣棱线时遥望对面的中央山脉,兴起进行中央山脉大纵走的念头。1971年(民国60年)台湾省体育会山岳协会(今中华民国山岳协会)为庆祝中华民国开国一甲子,并发展台湾登山运动,由林文安策划中央山脉南北大纵走,号召全国登山界60名成员组队将中央山脉主脊全程共计60座3000公尺以上山峰,象征开国六十周年,以一趟纵走完成,分两队分别由北端、南端出发,并于中点七彩湖在10月底完成会师。[1][2]1978年10—11月,台北市登山会高山俱乐部陈财旺、石煌荣等由南端卑南主山到北端审马阵山,将全程以38天纵走完成。[3]

发展

时至今日,中央山脉大纵走已经成为台湾一条长程登山路线,登山者多半规划25—50日行程,并在甘薯南峰(七三〇林道)、大禹岭中横)、天池山庄能高越)、七彩湖丹大林道)、白洋金矿山屋八通关越)、向阳森林游乐区南横)等地作补给。由于行程旷日费时,亦有山友使用分段完成的方式,分好几次走完所有路线。在多年来提倡登百岳大众的踩踏下,以及困难地形架设辅助器材,除了草山段与南三段,路线的大部分山径皆已郊山化,再加上登山装备轻量化、卫星定位系统与离线地图使用的普及,使野跑界进行极速攀登的尝试成为可能。

行经山峰

1971年10月首次的中央山脉南北大纵走,由于纵走路程遥远、行程旷日费时,分为南北两队以谐音称为蓝白两队,都各分三段以方便补给。白队北端自南湖山群往南至毕禄山为白队前段(补给陪走队称为“白一辅佐队”,后岳界习称北一段),合欢群峰、奇莱连峰为白队中段(补给陪走队称为“白二辅佐队”,后岳界习称北二段),至中点七彩湖会师为白队后段(补给陪走队称为“白三辅佐队”,后岳界习称北三段)。蓝队南端自卑南主山往北至关山垭口为蓝队前段(补给陪走队称为“蓝一辅佐队”,后岳界习称南一段)[注 3],关山垭口至白洋金矿为蓝队中段(补给陪走队称为“蓝二辅佐队”,后岳界习称南二段)[注 4],白洋金矿至中点七彩湖会师为蓝队后段(补给陪走队称为“蓝三辅佐队”,后岳界习称南三段)。

由于原来的白队前段北一段在中央尖山之后有非常危险的死亡棱线横阻,当时实际执行时,是从中央尖山东鞍离开主棱往南下切小瓦黑尔溪源头,再绕回主棱甘薯峰避开死亡棱线,南湖山群往南至毕禄山路程又过于遥远,一般登山队须超过十多天方能纵走完成,不利只想分段纵走的行程安排,故后来将南湖山群的南湖、中央尖改为北一段,中央尖死亡棱线以南的甘薯峰至毕禄山改为北一南段,或称北二段,只走北一段和只走北二段的队伍就不会经过死亡棱线。北一、北二分段更改后,北三段的划分较为纷乱,有将原本的白队中后段北二、北三即中横以南全都画为北三段,中横和雾社支线通车之后合欢群峰变为“郊山化”的高山,故原本的北二段合欢群峰和奇莱连峰在有些登山行程安排不归类在更改后的北二和北三段,北三段仍旧通常是指能安至七彩湖,也有些分段法将奇莱连峰与能高安东军合称为大北三段。[2]

随后有登山队更延长了中央山脉主脊的纵走路线,在南湖山群以北的主脊,称为北北段;卑南主山以南的主脊,称为南南段。

途中行经主要山峰如下(山名后标注“*”者为1971年10月首次中央山脉南北大纵走计画表列登临的60座3000公尺以上山峰):[5][4]

北北段

泛指南湖北山以北的中央山脉主脊

过去登山队有记录的行程北端,有设在四季部落附近的加罗湖;有设在太平山翠峰湖附近的三星山(标高2352公尺);2000年中华山协山羊队超级大纵走更延伸到最北端的东澳岭(标高821公尺)[注 5][6][7]

北一段

南湖群峰—死亡棱线

登山界又习称北一段为“南湖中央尖”:

  • 南湖北山*:3536m,三等三角点,编号:6330,台湾百岳编号22
    • 南湖北山往北续行中央山脉主脊为北北段
    • 往西岔出的支棱,北一段多由此线进出登山口
      • 审马阵山*:3141m,三等三角点,编号:6325,台湾百岳编号83
      • 多加屯山2795m,三等三角点,编号:6326
      • 南湖大山登山口(七一〇林道6.8K)
      • 胜光山2285m,台湾省政府图根补点(原由思源垭口附近七一〇林道进入路径崩断后,改由胜光启登所经)
  • 南湖大山北峰3592m
  • 南湖大山东北峰3562m(位在南湖北峰、东峰之间的主脊,往东转折远绕、地形困难,大众路线由南湖北峰直接上下圈谷并未经过此峰,又非百岳,少有人沿棱纵走,少数登临者多由圈谷来回[注 6]
  • 南湖东峰*:3632m,台湾百岳编号14
    • 往东南岔出的支棱,有陶赛峰南湖东南峰马比杉山等,许多大纵走队伍不列入行程
  • 南湖大山中南峰3570m(南湖东峰、主峰间平坦鞍部往南偏离主脊约五百多公尺的一座尖峰,大众路线并未经过,又非百岳,较少人登临)
  • 南湖大山*:3742m,一等三角点,台湾百岳编号08(山顶偏离中央山脉主脊约200公尺)
  • 南湖大山南峰*:3475m,台湾百岳编号29(1971年首次大纵走,是由此续往南纵走主脊经巴巴山至中央尖山东峰,后来的队伍多改走大众路线,由此离开中央山脉主脊,往西下切到中央尖溪底)
  • 巴巴山*:3449m,台湾百岳编号32(大众路线多由南湖南峰轻装原路来回,位在中央山脉主脊,但须岔出主线登山步道,故有的大纵走队伍会略过)
  • 巴巴山南峰3291m(位在中央山脉主脊,但巴巴山—中央尖山东峰棱线断裂、地形极为破碎,除1971年首次大纵走与少数其他队伍,少有行走此段)
  • 中央尖山东峰*:3580m(位在中央山脉主脊,但须岔出主线登山步道,又非百岳,故有的大纵走队伍会略过)
  • 中央尖山*:3698m,三等三角点,编号:6015,台湾百岳编号10
Remove ads

北二段

死亡棱线—中横公路(自毕禄山步道沿820林道出合欢垭口)

原本1971年首次大纵走,将此段也列入北一段,后来台湾登山界演变为将死亡棱线以南另分一段,称为“北一南段”,或改为“北二段”。百岳发表后,铃鸣山与毕禄山之间并无百岳,只登百岳的登山队通常分开安排独立行程登临邻近中横的毕禄山(或再纵走锯山、羊头山,或另单攻羊头山),以及在铃鸣山岔出主脊往闩山(称为“北二段O形纵走”),较少队伍行经铃鸣山—毕禄山的主脊,为避免混淆,又称纵走此段全段主脊为“大北二段”。

  • 中央尖山西峰3417m,不锈钢基座
  • 甘薯峰*:3158m,三等三角点,编号:6362,台湾百岳编号81
  • 甘薯南峰3157m
    • 往西岔出往远多志山支棱,通常不列入大纵走行程;补给队及北二段O型纵走路线北口通常由此进出,接七三〇林道
  • 鬼门关山3395m
  • 无明山*:3451m,二等三角点,编号:1450,台湾百岳编号31
  • 无明山西峰3225m
  • 铃鸣山*:3272m,三等三角点,编号:6373,台湾百岳编号60
    • 往西北岔出往人待山闩山支棱,通常不列入大纵走行程;北二段O型纵走路线南口由此进出,接七三〇林道
  • 北毕禄山3193m
  • 毕禄山*:3371m,三等三角点,编号:6368,台湾百岳编号39(大部分队伍由此离开中央山脉主脊,往西下切到八二〇林道出合欢垭口)
    • 往东岔出往锯山羊头山支棱,通常不列入大纵走行程
  • 毕禄山南峰3026m(位在中央山脉主脊,大部分队伍会走820林道略过)
  • 卯木山2819m,三等三角点,编号:6377(位在中央山脉主脊,大部分队伍会走820林道略过)
Remove ads

北三段

中横公路—七彩湖

登山界又习称“合欢群峰”、“奇莱连峰”、“能高安东军”(能安)、“草山摩即”。原本1971年首次大纵走,合欢、奇莱是北二段,能安是南三段,后来北一、北二分段变更后,北三段的分段较为纷乱。有些分段是将中横以南全部称为“大北三段”;有些队伍并不将位在公路边的合欢群峰列入大纵走行程,“大北三段”则是指奇莱、能安;也有将奇莱连峰另行独立列出而北三段是指能高安东军。有少数队伍为避免行走合欢山公路而选择从合欢垭口纵走支棱屏风山奇莱主山北峰

合欢群峰

合欢群峰多属于中央山脉主脊,但因位在公路旁边,有些队伍并不将合欢群峰列入大纵走行程

  • 合欢山北峰*:3422m,二等三角点,编号:1451,台湾百岳编号34(山顶偏离中央山脉主脊数百公尺)
    • 合欢山西峰3144m,三等三角点6390号,台湾百岳编号82,由合欢山北峰往西岔出支棱约四公里处,通常不列入大纵走行程
  • 石门山北峰3290m
  • 石门山*:3237m,三等三角点,编号:6389,台湾百岳编号70
  • 合欢尖山3217m
  • 合欢东峰*:3421m,台湾百岳编号35
    • 往西岔出往合欢主峰的支棱
      • 合欢主峰*:3417m,三等三角点,编号:6388,台湾百岳编号37(山顶偏离中央山脉主脊西方一公里多)

奇莱连峰

  • 奇莱主山北峰*:3607m,一等三角点,台湾百岳编号16(山顶往东北偏离中央山脉主脊数百公尺)
    • 往东岔出往太鲁阁大山的大支脉,通称太鲁阁山列,又称奇莱东棱,通常不列入大纵走行程
    • 往北岔出往屏风山支棱,大部分大纵走队伍不列入行程,而有些队伍为避免行走合欢山公路会选择纵走此支棱由合欢垭口进出
      • 屏风山3250m,三等三角点,编号:6378,台湾百岳编号65(不在中央山脉主脊,此支棱南接奇莱北壁极为破碎危险,大部分大纵走队伍不列入行程)
  • 奇莱池山3430m(位在中央山脉主脊,但登山步道并未经过,又非百岳,故大多数队伍会略过)
  • 奇莱主山*:3560m,三等三角点,编号:5984,台湾百岳编号20
  • 卡罗楼山*:3413m(位在中央山脉主脊,但地形破碎,登山步道从最高点微偏北往西下绕,又非百岳,故大多数队伍会略过)
  • 奇莱里山*:3383m(位在中央山脉主脊,但登山步道并未经过,又非百岳,故大多数队伍会略过)
    • 奇莱主山南峰*:3358m,二等三角点,编号:1469,台湾百岳编号41(山顶往西偏离中央山脉主脊约1.6公里)
  • 南华山*:3184m,三等三角点,编号:5942,台湾百岳编号76(行程大多安排轻装由天池来回,再下到天池山庄,补给队或单段纵走队由能高越道路进出;亦有不在天池山庄住宿、补给者接续纵走至能高垭口

能高安东军

  • 卡贺尔山*:3105m
  • 能高山*:3262m,三等三角点,编号:5957,台湾百岳编号62
  • 能高山南峰*:3349m,二等三角点,编号:1453,台湾百岳编号43
    • 往东岔出往巴沙湾山的支棱,通常不列入大纵走行程
  • 光头山*:3060m,三等三角点,编号:5956,台湾百岳编号95
  • 白石山*:3110m,三等三角点,编号:5955,台湾百岳编号88
    • 往东岔出往针山的支棱,通常不列入大纵走行程
  • 安东军山*:3068m,一等三角点,台湾百岳编号94

草山摩即

此段并无百岳亦无三千公尺以上高山,故除了进行大纵走行程的登山队,少有山友行经,路径不明

  • 摩即山2642m,三等三角点,编号:5977
  • 草山2811m,三等三角点,编号:5975
    • 往西北岔出的大支脉往干卓万山块,通常不列入大纵走行程
  • 卡社大山2974m,三等三角点,编号:5971
  • 七彩湖

南三段

七彩湖—白洋金矿

百岳发表后,只登百岳的登山队通常分开安排此段北侧的“东郡山汇”(通常不列入大纵走行程)、“丹大山列”为一行程(通称“丹大东郡横断”),南侧的“马博横断”(马利加南山东峰往东南岔出往喀西帕南山的大支脉通常不列入大纵走行程)为另一行程,较少队伍行经六顺山—丹大山,以及义西请马至山—马利加南山东峰的主脊,为避免混淆,又称纵走此段全段主脊为“大南三段”。此段为台湾高山最偏远的区域,行程日数较长、路径较为不清。

  • 六顺山3009m,森林三角点,台湾百岳编号99
  • 关门北山*:3105m
  • 关门山2976m,森林三角点
  • 大石公山3030m
  • 小石公山2980m
  • 丹大山*:3325m,森林三角点,台湾百岳编号49
    • 往东岔出支棱,再转往东北接伦太文山的棱线,中途往南岔出接阿拔仔山阿屘那来山等三千公尺级高山的支棱,常列入丹大山列行程,但通常不列入大纵走行程
  • 卢利拉骆山*:3175m,森林航测点,登山步道在此离开主脊,往西南下切太平溪源营地,再接上内岭尔山支棱
  • 马路巴拉让山西峰3205m,森林航测点
    • 往东岔出支棱往马路巴拉让山、内岭尔山
      • 马路巴拉让山*:3255m,不锈钢基座
      • 内岭尔山3275m,不锈钢基座,台湾百岳编号59,山径在内岭尔山、马路巴拉让山之间往东北接太平溪源营地、卢利拉骆山,登内岭尔山要往东原路来回,往西经马路巴拉让山接回主脊马路巴拉让山西峰
  • 义西请马至山*:3245m,不锈钢基座,台湾百岳编号67
    • 往西北叉出大支脉往东郡大山,称为东郡山汇,通常不列入大纵走行程
  • 乌妹浪胖山3031m
  • 仆落西扩山*:3055m,森林三角点(亦有行程安排由此向西下到郡大溪最远源流哈伊拉罗溪源的叹息湾,再由马利加南山接回主脊)
  • 乌可冬克山*:3022m
  • 马利加南山东峰(塔比拉东山):3358m,森林航测点
    • 往东南岔出往喀西帕南山的大支脉,称为马博横断,通常不列入大纵走行程
  • 马利加南山(塔比拉山)*:3546m,森林三角点,台湾百岳编号21
  • 马里亚文路山东峰3444m
  • 马里亚文路山*:3483m,不锈钢基座
  • 马博拉斯山*:3785m,森林三角点,台湾百岳编号07(山顶偏离中央山脉主脊两百多公尺)
    • 往西北叉出支棱往盆驹山,通常不列入大纵走行程,但马博拉斯山屋缺水时亦有队伍安排轻装往返取水
  • 秀姑峦山*:3829m,二等三角点,编号:1453,台湾百岳编号06(秀姑峦山在白洋金矿以北,但南二段单段的纵走行程常会连走秀姑峦山;南二、南三段间的补给点,有些行程规划会由白洋金矿推进到马博山屋)
    • 往西岔出支棱往八通关山连接玉山山脉,通常不列入大纵走行程;补给队和单段纵走南二、南三、马博横断的登山队,常由此支棱南侧,连接秀姑坪白洋金矿八通关越岭道的山径进出

南二段

白洋金矿—南横公路

  • 大水窟山北峰3628m,森林航测点
  • 大水窟山*:3642m,不锈钢基座,台湾百岳编号13
  • 南大水窟山*:3381m,森林三角点
  • 北面山*: 3166m(山顶偏离中央山脉主脊北方约500公尺,主线登山步道并未经过,又非百岳,大多数队伍会略过)
  • 达芬尖山*:3208m,不锈钢基座,台湾百岳编号73
  • 塔芬山*:3070m,二等三角点,编号:1679,台湾百岳编号91
  • 辘辘山东峰:3272m
    • 辘辘山*:3279m,三等三角点,编号:7530,台湾百岳编号57(山顶偏离中央山脉主脊西方约300公尺,由辘辘山东峰往西原路来回)
  • 云峰东峰*:3454m(位在中央山脉主脊,但主线登山步道从东侧山腰绕过,又非百岳,故大多数队伍会略过)
    • 往西南再转往西岔出支棱往云峰
      • 云峰中峰3520m(山顶偏离中央山脉主脊西南方七百多公尺,大众步道未经过,又非百岳,较少队伍登临)
      • 云峰*[注 1]3564m,二等三角点,编号:1684,台湾百岳编号19(云峰中峰西侧约700公尺,有些队伍会略过)
      • 玉穗山3044m,三等三角点7527号(云峰西侧近四公里,少有列入大纵走行程)
  • 南双头山*:3356m,不锈钢基座,台湾百岳编号42
  • 三叉山*:3496m,一等三角点,台湾百岳编号27
  • 向阳山北峰*:3462m(位在中央山脉主脊,但主线登山步道并未经过,又非百岳,故大多数队伍会略过)
  • 向阳山*:3603m,三等三角点,编号:7529,台湾百岳编号17(1971年首次大纵走,是由关山垭口续往北纵走主脊至此,后来的队伍多改走大众路线,由此走南棱离开主脊由南横向阳工作站进出,然南横封闭期间亦有队伍不由向阳工作站进出而改续行主脊)
  • 魔保来山3295m(位在中央山脉主脊,但主线登山步道并未经过,又非百岳,故大多数队伍会略过,然南横封闭期间亦有队伍续行主脊)
  • 溪头山*:3272m,不锈钢基座(位在中央山脉主脊,但主线登山步道并未经过,又非百岳,故大多数队伍会略过,然南横封闭期间亦有队伍续行主脊)
  • 关山岭山*:3176m,二等三角点,编号:1683,台湾百岳编号77(位于南横公路北侧,南横通车之后成为郊山化的独立行程南横三星之一,而不列入南二或南一段的行程,然南横封闭期间亦有队伍向阳山与关山垭口之间续行主脊,登山口因莫拉克风灾崩毁,目前已修复完成)

南一段

南横公路—卑南主山

南二段向阳山接南一段关山之间的中央山脉主脊,为地形极为破碎的向阳大断崖、恐龙塔、鹰子嘴、关山大断崖,有的队伍选择纵走极为危险的主脊,大多数队伍选择利用南横公路略过这段主脊;在南横不通的期间,也有队伍选择向阳山到关山岭山之间纵走主脊接南横关山垭口,再行走南横接库哈诺辛登山口

  • 塔关山北峰:3131m(位在中央山脉主脊,但此段主脊极为破碎危险,故多数大纵走队伍会改走南横三星步道绕过)
  • 塔关山东北峰:3133m(位在中央山脉主脊,但此段主脊极为破碎危险,故多数大纵走队伍会改走南横三星步道绕过)
  • 塔关山*[注 1]3222m,三等三角点,编号:7535,台湾百岳编号71,原名“大关山”(位于南横公路南侧。1971年首次大纵走,原订计画是由关山北峰往北纵走主脊,经关山垭口至向阳山,但因天候不佳,断崖地形纵走困难,未登临塔关山。南横通车后,此山成为郊山化的南横三星之一,后来队伍多弃主脊而改走大众路线)
  • 恐龙塔3217m(位在中央山脉主脊,但此段主脊极为破碎危险,故多数大纵走队伍会改走南横三星步道绕过)
  • 恐龙尖山:3234m(位在中央山脉主脊,但此段主脊极为破碎危险,故多数大纵走队伍会改走南横三星步道绕过)
  • 鹰子嘴3306m(位在中央山脉主脊,但此段主脊极为破碎危险,故多数大纵走队伍会改走南横三星步道绕过)
  • 关山北峰*:3423m(位在中央山脉主脊,多数大纵走队伍会改走南横三星步道绕过)
  • 关山三叉峰:3444m[注 7]
    • 往北岔出往库哈诺辛山的支棱(南横通车后,多数大纵走队伍会由此改走南横三星步道绕过主脊)
      • 库哈诺辛山3115m,三等三角点,编号:7534,台湾百岳编号85(偏离中央山脉主脊三公里多,须岔出主线登山步道,故有的大纵走队伍会略过,南横三星之一)
  • 关山*:3668m,二等三角点,编号:1674,森林三角点,台湾百岳编号12
  • 海诺南山*:3175m,三等三角点,编号:7217,台湾百岳编号78
  • 小关山北峰3239m
  • 小关山*:3249m,二等三角点,编号:1668,台湾百岳编号66
  • 云水山*:3013m
  • 马西巴秀山*:3022m,森林三角点
  • 卑南主山北峰3263m(主脊步道在山顶东侧一百多公尺处绕过,并非百岳,队伍通常不会岔去登顶)
    • 往西北岔出往石山的支棱,不继续纵走南南段者多由此线进出石山林道,三叉路口营地在卑南主山北峰山顶东南方两百多公尺
      • 卑南主山西北峰3228m(登山步道偏离山顶数十公尺)
      • 石山2815m,三等三角点,编号:7204(原下山通往石山工作站的路径崩毁后,改道石山棱线)
      • 溪南山2649m,三等三角点,编号:7203,为昔日高雄县十大名山之一,与石山间有溪南鬼湖,与石山亦合称石山秀湖,由此下石山林道溪南山登山口
  • 卑南主山*:3295m,一等三角点,台湾百岳编号54(通常由卑南主山北峰三叉路口营地轻装来回;续走南南段者,由此续行中央山脉主脊)

南南段

泛指卑南主山以南的中央山脉主脊,登山界亦有戏称“难难段”,常见到跋涉一个月仅能推进50公里的记录,此段只有一座3000公尺以上高山即唯一一座百岳北大武山

过去登山队有记录的行程南端,有设在雾头山(标高2736公尺);有设在大武地垒北大武山南大武山;2000年中华山协山羊队超级大纵走延伸到标高2000公尺以上更南边的衣丁山(标高2068公尺);[6][7]2006年南搜超级大纵走更延伸到姑子仑山(标高1631公尺)。[10]:14

  • 卑南主山南峰:3185m
  • 见晴山东峰
  • 见晴山:2720m
  • 出云山:2772m
  • 内本鹿山:2459m
  • 万山:2535m,位于万山神池
  • 石穗头山:2555m
  • 遥拜山中峰:2300m,立有一碑,上刻“山”字
  • 遥拜山2415m,位于大鬼湖
  • 南遥拜山
  • 拜灿山2298m
  • 王霸边浦山2407m
  • 大浦山:2378m,位于红鬼湖黑鬼湖
  • 拉戛拉戛尔山:2202m,位于小鬼湖
  • 境界山:1959m
  • 松山:2062m
  • 雾头山2736m,为中央山脉主脊卑南主山往南,第一个凸起的山
  • 茶埔岩:2360m
  • 三塔峰:2765
  • 北大武山3092m,为中央山脉主脊卑南主山往南,第二个凸起处,也是中央山脉卑南主山以南唯一的3000公尺以上高山,亦是唯一的百岳
  • 南大武山2841m
  • 茶仁山:2139m
  • 衣丁山:2086m,为清治时开山抚番辟建三路中的南路(昆仑坳古道)越岭点
  • 句奈山:1554m
  • 姑子仑山:1631m,为清末辟建的浸水营古道越岭点
  • 大汉山1740m,山顶有一等三角点,但山顶为军营,未开放进入

纪录

历年北起北一段南湖群峰、南到南一段卑南主山的中央山脉大纵走,以及更往南北主脊延伸的行程重要纪录

  • 首次南北大纵走:1971年台湾省体育会山岳协会(今中华民国山岳协会),由林文安策划,60名成员分两队及7组辅佐队,分别由北端审马阵山、南端卑南主山出发,登临共计60座3000公尺以上山峰,并于中点七彩湖在10月底会师。[1][2]
  • 首次全程大纵走、首次大纵走婚礼:1978年10—11月,台北市登山会高山俱乐部陈财旺、石煌荣等由南端卑南主山到北端审马阵山,全程38天。此队纵走队员李九柑为首位完成百岳最年轻的女性,与颜镇国先生在完成大纵走时正好完成一二〇岳,在南湖大山举行首次大纵走婚礼,有一百多位山友登上南湖大山前来祝贺。[3][11]:106
  • 首次冬季完成:1979年12月—1980年1月廖昆山等三人与伍文化46天完成首次冬季中央山脉大纵走。[10]:6
  • 首次独力完成:1982年,台北县乐山会刘崑耀(后为山搜资深教官),为自小左脚小儿麻痹的身障人士,首次独力南湖群峰至卑南主山大纵走62天完成。[12][13]
  • 首次无补给队:1984年7月,苗栗头份张致远、赖永贵、张胜二共三人无补给队,42天完成北到南大纵走;[10]:7此为赖永贵第二度完成大纵走。
  • 首次三度完成:1980年、1984年7月、1989年7月,苗栗头份赖永贵第三度完成大纵走。[10]:7,9
  • 首次独攀遇难:1989年10月,27岁的登山好手黄新华,为已完登百岳的光武工专岚虹登山社校友,单独一人进行大纵走,于死亡棱线坠崖死亡。[14][15][16]
  • 首次四度完成:1980年、1984年7月、1989年7月、1993年6月,苗栗头份赖永贵第四度完成大纵走。[10]:7,9
  • 首次女力完成:1993年7月游宝环、陈秋霞、陈美馨三人31天完成“全女性中央山脉大纵走”。[10]:10
  • 首次南南段3000公尺以上大纵走全段:1998年7月辅仁大学登山社陈嘉峰、张国源、洪广冀三名学生,自北大武山往北纵走到南湖大山,花费80天完成。[10]:12[17][18][19]
  • 首次超级大纵走标高2000公尺以上主脊全程:2000年超级大纵走,中华山岳协会山羊队林忠亮、简武雄、林日财三人9月5日由南端屏东昆仑坳古道衣丁山(标高2068公尺)往北,11月25日至最北端的东澳岭(标高821公尺),花费81天完成[注 5][6][7]
  • 大纵走婚礼首次由新人著述成书:2002年8月25日—10月14日,政治大学523登山队连志展与陈贞秀结伴大纵走高山线50天,由南端的卑南主山一路往北到南湖大山,为避开公路,途经关山大断崖、向阳大断崖、奇莱北壁等探险级路线,有陪走队及补给,最后在南湖圈谷举办高山婚礼,由新人陈贞秀著述成《山の花嫁》一书。[11]:106[20][21]
  • 首次独力速攀:刘忠孝于2002年9月1—30日,花费30日独自完成。[22]
  • 冬季最速完成:郭与镇、陈美馨二人,于2003年12月,花费23日完成;陈美馨创下女性首次二度完成中央山脉大纵走的纪录。[23]
  • 首次独力无补给队完成(补给品事先预藏山屋,又称为“黄鼠狼”走法):黄魏庆于2004年4月25日—6月9日,花费46日独自完成。[24]
  • 首次女力无补给队完成:2005年10—11月游宝环与陈锦屏、陈秀真姊妹三人,40天完成无补给队全女性中央山脉大纵走。游宝环二度完成全女性中央山脉大纵走。[25][26]
  • 超级大纵走更往南延伸:2006年10—12月中华民国山难救助协会南区搜救委员会(南搜)卓明卿、吴明旭、周铭沧、柯正民、卓福星等五人将超级大纵走自三星山至南南段往南更延伸到姑子仑山(标高1631公尺,原计画为标高1688公尺的大汉山,但为军事管制区无法进入),共79天。[10]:14
  • 首次大纵走全程影像记录影集在电视播映:2012年11月至次年2月,《MIT台湾志》节目10周年特别企划团队导演麦觉明、总策画阮桂琼与十多位高山向导等人,进行中央山脉大纵走影像记录计画,部分路段有学者来宾同行,有分段进行补给及部分工作人员轮调,由南湖群峰至卑南主山耗时近四个月,于2012年12月2日至次年4月27日在中视播映,2013年第48届金钟奖获颁行脚节目奖[27][28]
  • 首次从富贵角走到鹅銮鼻,中间行经中央山脉大纵走路线:长庚大学登山社五名毕业社员发起‘纵剖台湾’计画,于2021年10月2日到2022年1月10日,共计101日(此队有补给队及陪走队支援,在行至四棱温泉遇到圆规台风来袭,先撤退离开山区,后来接续出发时并未攀登南湖群峰,而是直接登上中央尖山继续往南的行程)。[29][30]
  • 无补给快走(此队未登南湖群峰,亦未登偏离主线步道的山头,如甘薯峰、合欢群、奇莱北主南、南华、能高南、安东军、六顺、内岭尔、乌可冬克、马博、秀姑峦、达芬尖、辘辘、云峰、三叉、向阳、关山岭、塔关等皆未登临):由轻量化山友李启宾(Hiker CP),于2022年4月11日至4月24日,共耗时14日无补给独力完成。[31] (并不符合野跑界“无支援已知最快时间Unsupported FKT的记录定义)
  • 最多山头、最高爬升、最长距离、最少日数:2022年10月1日至9日,古明政、周青两人,每日由补给队安排补给的中央山脉大纵走,北起南湖北山、南抵卑南主山,登临40座百岳,全长322公里,创下8天16小时54分11秒最速完成纪录,攀登过程记录片《赤心巅峰》于2023年年底上映。[32]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