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山氏擬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山氏擬鯥[1](學名:Parascombrops nakayamai),是發光鯛科擬鯥屬一種,分布於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2]模式產地為日本高知縣土佐灣,種加詞源自日本高知大學中山直英的姓氏,是他首次發現來自土佐灣的樣本與菲律賓擬鯥(Parascombrops philippinensis)存在差異。[3]
Remove ads
形態特徵
體長67-109毫米。體細長,頭背扁平,吻尖。臀鰭Ⅱ+7。胸鰭具有15—16條鰭條,其長度是體長的19.5—24.3%。鰓耙11—16,其數量隨體型增大而增加。偽鰓鰓絲16—29,數量隨魚體的成長而增多。臀鰭第一鰭擔骨長,略彎,頂端寬且中空。犁骨呈V形,犁骨齒退化,僅基部兩側有少量長齒。齶骨齒1行,前部齒長,後部齒呈顆粒狀。外翼骨加寬,具有3—4行顆粒狀齒。眼徑為體長的9.5—12.6%,隨體型增大而增加;吻長為眼徑的87—113%。前鰓蓋骨無縱棱。耳石中度延長,長與高之比為1.7—1.8。[3]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