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興里 (旗津區)

中華民國高雄市旗津區轄下一里行政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興里 (旗津區)
Remove ads

中興里,位於高雄市旗津區最南端,其管轄包括東沙群島南沙群島太平島中洲礁[3][4]。本里原與小港區相接,1967年因高雄港第二港口的興建而人工分離[5]。連接旗津和前鎮的高雄港過港隧道亦經本里[6]

快速預覽 中興里, 國家 ...
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礁位置圖
圖例: 紅:東沙群島 藍:太平島中洲礁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崩隙」(臺羅:Pang-khiah)位於旗津區最南段的中和里。由於這裡屬於沙質土壤,每逢巨大的風浪沖擊時,沿海的土地常常有如山崩地裂一樣塌落,形成一個大空隙,從此這兒的居民就以「崩隙」稱呼此地。「崩隙」的居民多以隨鄭成功來台的郭姓、吳姓為主。但後來因為中和里改建為第二港口和貨櫃碼頭,而被併入中興里,居民多搬遷到國民住宅「六百戶」與「三百戶」。位在更南方的紅毛港也因第二港口而與旗津本島分離,從此歸入小港區管轄。(來源:旗津鄉土情)

1945年國民政府來台,1946年1月1日設置「草柱里」,後因里名不雅,已於1950年4月24日改為「中興里」,並於1984年7月1日配合政府經建計劃設置「中興商港區第四貨櫃中心」(辦理中興里、中和里及部分安順里),爾後「中和里」因遷村而撤銷該里併入本里。1999年7月1日將東沙群島南沙群島太平島列入本里管轄範圍,同時增設一鄰,即第18鄰[7]

地理

本里東以旗津二路為界與中洲、安順里毗鄰,隔河與前鎮區相望,南臨第二港口,西瀕臺灣海峽,北面中洲國小,尚屬熱帶季風氣候。

宗教信仰

  • 中洲廣濟宮:建始於乾隆二年(1737年),直至1969年高雄市政府為了打通第二港口、擴建高雄港中興港區,致廣濟宮、進興宮、閻羅殿3者合併,形成諸神合祀於一廟宇。新的廣濟宮於1990年興建完成,今主祀觀音及媽祖,是中洲地區民眾的信仰中心[8]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