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華民國陸軍裝甲步兵三五一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陸軍裝甲步兵三五一旅前身為教導第一師戰車隊,代號:雷霆部隊。
![]() |
Remove ads
沿革
- 1929年3月1日,教導第一師戰車隊成立。
- 1933年,長城抗戰與日軍於古北口、南天門等地激戰。
- 1934年6月,以戰車隊及汽車訓練班畢業學員為基幹擴編為戰車營,營長為彭克定。
- 1937年8月,由團長親率戰車營第一、二兩連及戰防砲營參加「八一三淞滬戰役」,在匯山碼頭阻擊日軍登陸,達成任務。
- 1944年,戰一營奉命在緬北戰場反攻,國軍在瓦魯班(Walawbum)取得大勝,並擄獲日軍第十八師團關防一顆,威揚異域,稱為「瓦魯班大捷」,此為國軍裝甲兵的第二場重大勝利。
- 1946年初,抗戰勝利後,「裝甲兵教導總隊」編成,之後將各地裝甲部隊整編為戰車第一、二、三、四團及其他單位。
- 1947年,隨著國共雙方的全面衝突,國軍部隊搭配戰車第二團第二營,攻入陜北延安。由於收復中共佔領多年的重要根據地,有其象徵意義,成為國軍裝甲兵的第三場重大勝利,稱為「延安大捷」。
Remove ads
- 1949年,共軍攻陷福建廈門後,企圖一舉奪取金門。此時國軍在金門加強戰備,並將戰車第三團第一營移防金門。當年十月廿四日下午,戰一營第三連配合守備部隊,在海灘實施步戰協同演習,待演習結束後,準備返回駐地,第一排有輛戰車履帶陷入沙灘,進退不得,戰三連連長命該排排長楊展,指揮全排留待原地,等到修復後返防。入夜後,楊展排長與該排官兵在海灘休息,突然發現海面上有異狀,楊展排長判定是共軍來襲,立即向全排戰車下達射擊口令,並往上級報告,金門國軍立即反擊,戰一營全面應戰,終將登島共軍擊潰。戰後,上級特頒「金門之熊」榮譽旗以示嘉許,這是國軍裝甲兵的第四場重大勝利,稱為「金門大捷」,也就是著名的「古寧頭戰役」。
- 1964年1月21日,發生湖口兵變事件又稱湖口裝甲兵事件。
- 1970年9月,實施「嘉禾二號」案,由裝1師所屬第11旅為基幹於湖口整編為裝甲兵獨立第一旅(旅長岳天)。
- 1976年,變更番號為陸軍裝甲兵獨立第一一旅後,又更改番號為陸軍裝甲兵獨立第五一旅(旅長為劉漢瑩)。
- 1986年10月,湖口裝甲42旅及51旅,在湖口台地實施陸軍火力示範(國光演習)。
- 1999年4月1日,因「精實案」組織調整,主力部隊由新竹湖口三營區移防至桃園縣龜山鄉下湖西營區、下湖東營區編成陸軍裝甲步兵第351旅,下轄原獨立51旅旅部連、通信連、裝騎連、工兵連、反裝甲連、憲兵排、支援營及砲兵營,並納編原機械化步兵第249師裝步182、184、185營及戰車771、780營。編組成3個裝甲步兵營.2個戰車營,是保護中樞反斬首的重要重裝機動火力。原戰車712營移編至裝甲564旅,戰車711、裝步111營移編至裝甲542旅
- 2005年7月1日,與陸軍摩托化步兵第二六九旅併編為機械化步兵第二六九旅。
歷任指揮官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