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部崛起計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部崛起是指促進中國中部經濟區——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山西6省共同崛起的一項中國中央政策,2004年3月5日首先由溫家寶總理提出。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5年10月27日) |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1年7月7日) |
![]() | ||
東部 | ||
西部 | 西部大開發 | |
東北 |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 |
中部 | 中部崛起計劃 |
歷史背景
中國東部地區在中國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率先發展起來,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等高度發達的城市群和經濟增長極。之後,中共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由於中部地區長期未能得到國家的關注,其經濟發展嚴重滯後。
中國中部地區由於其地理位置處於內陸之前沿海之內,加上基礎建設設施較為薄弱,成為了中國經濟較為落後的地區。
為了解決此問題,於2004年3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首次明確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計劃。
200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明確了中部地區全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三基地、一樞紐」的定位,標誌著中部崛起戰略進入實施階段[1]。
經濟現狀

湖北省省會武漢市是中國中部地區的國家中心城市。汽車、鋼鐵、石化、食品、電子信息、紡織是湖北的重要支柱產業。湖北省水力資源極其豐富,水電發展迅速。裝備製造、建築建材、生物醫藥業也是湖北較為發達的產業。該省的目標是建成「農產品加工生產區、現代製造業聚集區、高新技術發展區、現代物流中心區」。
河南省是傳統的農業大省,其總人口超過1億。現在,河南工業處於迅速崛起之中。河南省以食品產業、鋁產業、煤化產業等為主。該省的目標是建成「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全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示範區,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計畫成為現代化農牧業、觀光大省。
湖南省努力建設長株潭一體化,其工業以建築、裝備製造、鋼鐵有色、捲菸製造等為主。還有湖南的傳媒媒體等相當有名。
安徽省以汽車工業、裝備工業、金屬材料工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等為主。
江西省以冶金及金屬材料工業、醫藥工業、食品工業、建材工業、新能源產業等為主。該省的目標是建成「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承接基地、優質農副產品加工供應基地、勞務輸出基地和旅遊休閒的『後花園』」。
山西省以煤炭工業為支柱產業,努力發展冶金、裝備製造等工業。
發展重點
中部崛起計劃首次施行於《第十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這期間的發展重點為依託現有基礎,提升產業層次,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在發揮承「東」啟「西」和產業發展優勢中崛起。加強現代農業特別是糧食主產區建設,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增強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生產能力,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支持山西、河南、安徽加強大型煤炭基地建設,發展坑口電站和煤電聯營。加快鋼鐵、化工、有色、建材等優勢產業的結構調整,形成精品原材料基地。支持發展礦山機械、汽車、農業機械、機車車輛、輸變電設備等裝備製造業以及軟體、光電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技術產業。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重點建設幹線鐵路和公路、內河港口、區域性機場。加強物流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市場體系。
開發程度比較
Remove ads
目前中部六省都提出了城市群發展戰。其中以武漢為中心的武漢城市圈、以鄭州等市為主的中原城市群和以長沙、株洲、湘潭為主的長株潭經濟一體化最引人注目,以合肥、蕪湖為核心的皖江城市帶則整體加入長三角城市群,不過比起沿海城市,中部城市發展的較為不均衡。

進程
- 2006年4月15日,中部崛起的綱領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中發[2006]10號)正式出台。
- 2006年10月,首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在長沙舉行。中部六省進行了大規模的對外招商。
- 2009年9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討論並原則通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2]。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