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丹尼·格蘭傑
美國籃球運動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小丹尼·格蘭傑(英語:Danny Granger Jr.,1983年4月20日—),美國職業籃球員,在2005年NBA選秀中,第一輪第17順位由印第安納溜馬隊選中。
Remove ads
大學生涯
格蘭傑在布萊德利大學度過兩個球季,後來轉學到新墨西哥大學並從大一下學期讀起[1],要到2004年1月才可參加比賽[1][2],他說明轉學的原因是因為原教練吉姆·萊斯的恐嚇教育[3],包括言語上的惡意中傷,他決定離開布萊德利大學。[4]在2004–05球季,格蘭傑成為校史第一位達成單季60助攻、60阻攻及60次抄截的人,同時也贏得山西聯盟的MVP,並帶領校隊征戰NCAA聯賽。
格蘭傑最後取得土木工程的學歷。
2008年,格蘭傑捐助五十萬美金給他的母校新墨西哥大學以協助校隊的發展。
Remove ads
NBA生涯
印第安那溜馬 (2005–2014)

丹尼·格蘭傑於2005年NBA選秀會第1輪第17順位為印第安納溜馬隊所選中,在NBA的第一年,格蘭傑主要擔任替補球員的工作。
隨著佩賈·史托亞柯維奇的離開及艾爾·哈林頓的到來[5],在15場比賽後,格蘭傑成為了先發小前鋒,開始獲得較多的上場時間。在2007年1月17日,一場與金州勇士隊 的八人交易,因艾爾·哈林頓的離開,格蘭傑開始擔任鋒衛搖擺人而其也被賦予更多「得分」的責任。於2006-07球季平均得分13.9分結束。
格蘭傑擔任球隊的主要得分手,以平均得分19分結束球季並打滿80場先發。撐起溜馬隊在「後米勒時代」的重建期。
2008年10月31日,格蘭傑與溜馬隊簽下了5年6000萬美金的延長合約,合約中還附有約500萬美金的激勵條款。[6]
格蘭傑以單場平均25.8分創下生涯新高,並入選東區全明星隊,季末並獲選為NBA最佳進步球員。
球季平順進行,因球隊加入新人保羅·喬治分擔得分角色,使得得分從上季24.1分下降至20.5分。而這季也是他出賽超過70場的最後一年了。
於季後賽東區準決賽對戰邁阿密熱火時,弄傷左膝肌腱,又在季外訓練時加重傷勢。導致隔年賽季只打了5場就因傷休息。據了解他的肌腱嚴重受損斷裂,是否能回到原本的能力有待觀察。[7][8]
在此球季,格蘭傑因傷勢影響只打了5場比賽。[9]
因左小腿的膝蓋肌腱炎(證實當初傷的不輕,傷痛不停復發...),開季時預定休息3周。[10]2013年12月20日,格蘭傑重新回到球場上並接受班克斯人壽球館的觀眾起立鼓掌。在22分鐘的出賽時間,他得到5分2籃板2助攻1抄截及1阻攻。
2014年2月20日在交易大限結束前溜馬和76人完成雙方交易,格蘭傑送到76人,溜馬獲得伊凡·特納和拉沃伊·艾倫。同日,76人宣布買斷格蘭傑合約。[11][12]
洛杉磯快艇 (2014)
2014年2月28日,格蘭傑與洛杉磯快艇簽約(因為快艇當時由道格·瑞佛斯職掌兵符)。[13]2014年3月12日,格蘭傑攻下本季新高18分,距離上次得到18分得追溯到2012年4月19號。[14]快艇隊曾表示會讓他有更多的上場時間,但多數都在板凳上。
邁阿密熱火 (2014–2015)
2014年7月7日,格蘭傑同意與熱火簽署合約,格蘭傑表示不會穿33號,因為這個背號已經退休。雖然在熱火有機會上場打球,但時好時壞,不得已放在垃圾時間上場,帶領著眾小將打打籃球。2014年12月29號得到復出後的個人新高21分。之後隨著傷勢不停復發,他又再次進入了傷兵名單。
鳳凰城太陽 (2014–2015)
在三隊交易中把格蘭特傑送到鳳凰城太陽,邁阿密熱火得到Goran Dragić、Zoran Dragić,紐澳良鵜鶘獲得諾里斯·科爾、尚恩·威廉斯、賈斯汀·漢密爾頓以及部分現金。他在這就再也沒上過場。
底特律活塞(2015–2016)
太陽在2015休賽季完成了一筆交易,將格蘭特傑與兩名隊友交易到底特律活塞隊,換回一個2020年的次輪選秀權。值得一提的是,在被打包的這三名球員裡,格蘭特傑是最讓人唏噓的一位,過去兩個賽季他已經換了四支球隊,誰還記得08-09賽季,格蘭特傑也曾是全明星球員,自2012-2013賽季嚴重受傷之後,格蘭特傑的狀態就一年不如一年,上賽季在熱火只打了30場比賽就被送走,中期交易來到太陽之後,連一分鐘上場時間都沒有撈到。[15]就在生米都還沒煮成熟飯之前,活塞開季前一天宣佈裁掉Danny Granger,主要原因是因為他的腳傷還要1~2個月才會好。[16]
NBA生涯數據
家庭
格蘭傑有一個弟弟史考提·格蘭特傑,2006年夏天出現在在美國廣播公司的真人實境秀 The One: Making a Music Star,同時史考提也是一位同性戀藝術家。[17]
格蘭傑也是瑪哈莉雅·傑克森的遠房親戚。[18]
注釋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