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丹麦的乔治王子
英國女王安妮的王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昆布蘭公爵丹麥和挪威的喬治王子(英語:Prince George of Denmark and Norway, Duke of Cumberland;1653年4月2日—1708年10月28日),入籍英格蘭前原名約爾根(丹麥語:Jørgen),是大不列顛女王安妮的丈夫。自安妮1702年3月8日即位,至1708年喬治謝世,他始終為不列顛君主配偶。
![]() |
喬治與安妮的婚配,肇始於1680年代初,旨在締結英丹同盟,以遏制荷蘭的海上霸權。由此,喬治為他的荷蘭連襟奧倫治親王威廉三世(安妮的姐姐瑪麗的丈夫)所不喜。1688年光榮革命中,安妮與瑪麗的父親、不列顛君主詹姆士二世及七世遭廢黜,威廉與瑪麗聯翩繼承王位,安妮則為推定繼承人。兩位新君遂授予喬治以昆布蘭公爵頭銜。
威廉禁止喬治參與實際軍務,因此喬治與安妮皆未掌握實權,直至瑪麗、威廉相繼離世,安妮即位為女王,方得轉變。安妮在位期間,喬治即使偶有私見與妻子相左,但仍會利用自身的影響襄助妻子。喬治性情隨和,對政治興致寥寥;1702年所授英格蘭海軍大臣一職,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榮譽虛銜。
安妮與喬治共育十七胎,十二次流產或死產,四名嬰兒夭折,僅兒子格洛斯特公爵威廉王子存活,但自幼體弱多病,十一歲便夭折。儘管子女皆凋零,喬治與安妮的婚姻卻十分堅固。喬治終因慢性肺病反覆發作而死,享年55歲,令他的妻子痛徹心扉,後他被安葬在西敏寺。
Remove ads
早年
約爾根1653年4月生於哥本哈根城堡,是丹麥及挪威國王腓特烈三世與布朗斯威克-呂訥堡的索菲·阿馬莉的幼子。約爾根的母親是布朗斯威克-呂訥堡公爵恩斯特·奧古斯特(後為漢諾威選侯)的姐姐。1661年,索菲·阿馬莉將年輕有為的奧托·格羅特(後任漢諾威駐丹麥大臣)召至丹麥,擔任約爾根的家庭教師。然而,格羅特「與其說是教育家,不如說是朝臣與政治家」[a](歷史學家勞爾斯·勞爾森之語),1665年他赴漢諾威宮廷後,家庭教師由更得力的克里斯滕·洛德伯里接任[2]。約爾根受過軍事訓練,曾遊歷歐洲,1668年至1669年間在法蘭西逗留八個月,1669年中期到訪英格蘭[3]:35。1670年,約爾根在義大利時,獲悉父親去世,約爾根的兄長克里斯蒂安五世繼承丹麥王位。約爾根取道德意志歸國[2]。1672年至1673年,約爾根再次遊歷德意志,探望兩位姐姐安娜·索菲、威廉明妮·恩尼絲汀,二人分別與薩克森選侯、普法爾茨選侯結婚[2]。
1674年,約爾根參選波蘭選王制王位,獲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支持[4]:215。約爾根篤信路德宗,而波蘭為天主教國家,此為他當選的阻礙[5]:103,最終揚·索別斯基勝出[6]。1677年,在對抗瑞典的斯科訥戰爭中,約爾根與兄長克里斯蒂安一同作戰,表現出色[3]:35。
約爾根為新教徒,故被視為英格蘭國王查爾斯二世的侄女安妮女勳爵的合適配偶。二人屬遠親(第二代表叔侄,同為丹麥國王腓特烈二世的後裔),素未謀面。1669年,約爾根曾在倫敦受到查爾斯二世款待,但他到訪時安妮正在法蘭西[7]:40。丹麥與英格蘭皆為新教國家,路易十四亟欲促成英丹同盟,以遏制荷蘭共和國勢力。安妮的舅舅第一代羅赤斯特伯爵勞倫斯·海德,及英格蘭北方部事務大臣第二代巽德蘭伯爵羅伯特·史賓塞,秘密與丹麥人協商婚約,以防計劃洩露予荷蘭人[3]:32。安妮的父親約克公爵詹姆士對這樁婚事表示歡迎,因其可削弱其另一位女婿、荷蘭執政奧倫治侯爵威廉三世的影響,而威廉三世對這樁婚事自然不滿[3]:33。
Remove ads
婚姻
总结
视角

約爾根與安妮於1683年7月28日在倫敦聖詹姆士宮王家禮拜堂成婚,由倫敦主教亨利・康普頓主持婚禮。觀禮者包括查爾斯二世國王、凱薩琳王后、約克公爵、約克公爵夫人[8]:34[3]:34。議會授予安妮歲入20,000英鎊,約爾根則從丹麥莊園獲歲入10,000英鎊[9]:vol. I, 169,儘管丹麥常拖欠或剋扣款項[3]:39。查爾斯國王將白廳宮一組稱為鬥雞場(位於今西敏唐寧街附近)的建築賜予二人,充當二人在倫敦的居所[10]:42[8]:34[3]:35。
約爾根無野心,唯願與妻子過安穩居家生活。約爾根寫信給朋友貝拉西斯(Bellasyse):
我們這兒聊著去喝茶、去溫徹斯特,及其他各種瑣事,唯獨沒提整個夏天安安靜靜待著,而這正是我最大的心願。願上帝賜我一處能過安穩日子的地方,這沒完沒了的奔波我怕是撐不了多久了。[b][10]:43[8]:35
婚後數月,安妮便有身孕,但次年5月誕下一名死產的女兒。安妮往溫泉鎮坦布里治威爾斯休養[3]:36,其後兩年間,接連誕下兩名女兒瑪麗、安妮・索菲亞[8]:38[1]:268。1687年初,不出數日,約爾根與兩名年幼女兒皆染天花,安妮亦再遭流產。約爾根得愈,但兩名女兒皆夭折。雷切爾・羅素勳爵夫人寫道:「(安妮)深受打擊,那份悲痛最初因一件更令人揪心的事稍有緩和,王子發了高燒,病得很重。我從未聽過比描述他們相伴情景更動人的事了。他們時而哭泣,他們時而用言語抒發哀傷,但始終手牽著手;他臥病在床,她則是能想像到的對他最盡心的看護者。[c][8]:39[3]:47……」1687年中期,約爾根回丹麥小住兩個月,安妮留居英格蘭[8]:41。同年晚些時候,約爾根返回後,安妮再誕下一名死胎兒子[8]:41[1]:268。
1685年2月,查爾斯二世去世,無婚生子嗣,約爾根的岳父、羅馬天主教徒約克公爵即位為國王,於英格蘭及愛爾蘭稱詹姆士二世,於蘇格蘭稱詹姆士七世。約爾根獲任樞密院成員,受邀列席內閣會議,但無權更改或左右決策[3]:37。奧倫治的威廉拒赴詹姆士的加冕禮,主要因約爾根位在其上。二人雖同為詹姆士的女婿,但約爾根是前任丹麥國王的兒子、現任國王的弟弟,故位高於威廉,而威廉僅是共和制下的民選執政[3]:37。
安妮的姐姐瑪麗與奧倫治的威廉結婚後已移居荷蘭。故新教徒對詹姆士的反對,漸聚焦於安妮與約爾根,而非推定繼承人瑪麗[3]:48-49。以約爾根與安妮在倫敦的居所為名,圍繞二人形成的社交與政治團體,稱「鬥雞場集團」(Cockpit Circle)[3]:35。1688年11月5日,威廉入侵英格蘭,史稱「光榮革命」,最終廢黜詹姆士。丹麥駐倫敦公使弗雷德里克・耶斯多夫曾示警約爾根,稱威廉正集結艦隊[3]:60。約爾根告訴耶斯多夫,詹姆士麾下軍隊已生異心,故拒受詹姆士任何任命,僅願以無銜志願兵身份效力。耶斯多夫提議將約爾根與安妮撤至丹麥,為約爾根所拒[3]:61。11月中旬,約爾根隨國王的軍隊前往索茲伯里,但不久便有貴族及其士兵叛離詹姆士,轉投威廉。每聞有人叛離,約爾根都會用法語驚呼:「這怎麼可能?」(Est-il possible?[6])11月24日,約爾根棄詹姆士而去,歸附威廉[3]:63-64。據傳詹姆士曾評論,「連那『這怎麼可能』也跑了」[d]。詹姆士在回憶錄中輕描淡寫約爾根的叛離,稱損失一名優秀士兵才更重要[9]:vol. II, 533[10]:61[8]:47[3]:64,但耶斯多夫稱,約爾根的叛離令國王大受震動[3]:64。約爾根及其他貴族的叛離,實是瓦解國王支持者的關鍵。12月,詹姆士亡命法蘭西,次年年初,威廉與瑪麗獲擁立為聯合君主,安妮為推定繼承人。
Remove ads
昆布蘭公爵

1689年4月初,威廉批准一項法案,將約爾根歸化為英格蘭臣民,此即《1688年丹麥的喬治王子(入籍及位次)法令》(英語:Prince George of Denmark (Naturalization and Precedence) Act 1688;1 Will. & Mar. c. 3)[3]:72。兩位新君主亦冊封喬治為昆布蘭公爵、肯德爾伯爵、沃京罕男爵(Baron of Okingham)[1]:267[11]。1689年4月20日,喬治得薩莫塞特公爵與奧蒙德公爵引薦,在上議院就座[12]。
1688年至1689年革命期間,喬治與威廉間的嫌隙暫擱,但威廉在位時,二人關係一直受到困擾。喬治在什列斯威-霍爾斯坦的費馬恩、特雷姆斯標特爾、施泰因霍斯特持有抵押地產,1689年威廉促成丹麥與瑞典達成阿爾托納和平協議,喬治將這些地產讓與霍爾斯坦公爵。威廉允諾向喬治支付利息及本金作為補償,但款項始終未付[3]:77。在愛爾蘭平定詹姆士支持者的軍事戰役中,喬治自費隨威廉黨軍隊前往,卻被排斥於指揮之外,甚至不得與連襟同乘一車[10]:75–76[3]:79–80。遭威廉排擠出陸軍後,喬治欲加入海軍,不求軍階,仍為連襟所阻[9]:vol. I, 342[3]:80。威廉麾下荷蘭衛兵未向喬治致敬,安妮揣測他們是奉命行事[8]:72。喬治與安妮遂淡出宮廷[8]:58[3]:88–97。1694年,瑪麗女王猝然染天花去世,安妮成為法定繼承人,二人關係方得一定程度和解[3]:102。1699年11月,威廉終向議會提議償付喬治的抵押債務,1700年初,債務得以清償[3]:118–120。
至1700年,安妮至少十七次懷孕,十二次流產或誕下死胎,五個活著出生的孩子中有兩個在誕後一日內夭折[8]:335[1]:268–269。這對夫婦唯一活過嬰兒期的孩子格洛斯特公爵威廉王子,亦於1700年7月夭折,年僅十一歲。格洛斯特亡故後,依「光榮革命」所確立的繼承順序,安妮為唯一王位繼承人。為延續王位繼承線,確保新教徒的王位繼承權,議會通過《1701年和解法》,指定威廉與安妮最親近的新教徒表親漢諾威家族為安妮之後的王位繼承人[10]:86–87[3]:121–123。
1702年威廉去世,安妮繼承王位為女王,喬治始在政府中擔任要職。喬治為威廉葬禮的首席哀悼者[8]:94。4月17日,安妮任命喬治為全英格蘭軍隊總司令;5月20日,任命他為王家海軍名義上的首腦海軍大臣[3]:160[7]:183–184。海軍部實權操於喬治·邱吉爾之手,他的兄長第一代馬爾伯勒公爵約翰·邱吉爾為安妮摯友,任英格蘭陸軍總司令[8]:98[3]:160。喬治王子與邱吉爾家族相識多年:喬治在丹麥時,馬爾伯勒的弟弟查爾斯·邱吉爾曾任他的寢室侍官;1683年喬治自丹麥赴英格蘭與安妮成婚時,馬爾伯勒曾隨行[3]:34。1680年代,喬治的秘書為愛德華·格里菲斯上校(Colonel Edward Griffith),他是馬爾伯勒公爵夫人的姐夫,而馬爾伯勒公爵夫人是安妮的親密知己與朋友[3]:35。喬治繼威廉三世之後,出任榮譽炮兵連總司令[13],並受任為五港總督[14]:354。然而,安妮欲說服荷蘭國會推舉她的丈夫為全荷蘭軍隊總司令,以延續威廉所享有的海上強國統一指揮,終未成功[3]:160–161。

安妮為喬治爭取到議會撥款,若她先去世,喬治每年可得100,000英鎊津貼。此法案在下議院順利通過,在上議院卻僅以微弱優勢獲批。馬爾伯勒支持該法案,但反對法案的貴族中卻有馬爾伯勒的女婿第三代森德蘭伯爵查爾斯·史賓塞[9]:vol. II, 620–621[8]:107–108[3]:166–167[7]:251。馬爾伯勒勸阻安妮,勿向議會請求「讓她深愛的丈夫成為英格蘭配國王」[e](溫斯頓·邱吉爾之語)[9]:vol. II, 504。
安妮在位期間,她與喬治通常在肯辛頓宮及聖詹姆士宮過冬,在溫莎城堡或漢普頓宮過夏(因空氣更清新)。喬治哮喘反覆發作,鄉間潔淨空氣對他呼吸有益。1702年中,遵喬治的醫生建議,二人往薩莫塞特郡溫泉鎮巴斯療養[8]:102[3]:161,1703年中期又去一次[8]:118。二人偶爾會去沙福郡紐馬基特觀看賽馬。一次造訪紐馬基特,安妮以一千幾尼高價為喬治購得一匹馬,名叫里茲(Leeds)[10]:139–140[7]:236。
1702年末,《臨時遵奉國教法案》提交議會。該法案旨在堵塞《宣誓法》(該法限制只有英格蘭國教遵奉者才能擔任公職)的漏洞,剝奪新教不信奉國教者的公職資格。現行法律允許不從國教者就任公職,前提是他們每年參加一次英格蘭國教聖餐儀式。安妮支持此法案,強令喬治在上議院投票贊成,儘管喬治身為虔誠的路德宗信徒,自身亦屬臨時遵奉國教者[10]:107[8]:108–109[3]:162–163。據傳,喬治投票時告訴法案反對者沃頓勳爵:「我心裡是向著你的[f][10]:107[9]:vol. II, 627[7]:248。」該法案未獲足夠議會支持,最終遭否決[10]:107[8]:108–109[3]:162–163。次年,該法案重提,但安妮撤回支持,她擔心該法案再度提出是蓄意挑起兩大政黨托利黨(支持該法案)與輝格黨(反對該法案)的爭端。該法案再度失敗[9]:vol. II, 702–704[10]:116[8]:122[3]:177。喬治從未加入英格蘭教會,安妮在位期間,英格蘭教會一直由他的妻子領導。即便安妮即位後,喬治仍堅守路德宗,並擁有自己的私人禮拜堂[5]:103。
安妮在位初期,輝格黨勢力漸長,托利黨遭排擠。喬治以五港總督的身份,在英格蘭南岸議會選區頗具影響,1705年大選時,他曾藉此支持輝格黨候選人[6]。同年下議院議長選舉中,喬治與安妮支持輝格黨候選人約翰·史密斯。喬治授意他身為下議院議員的秘書喬治·克拉克投票支持史密斯,但克拉克拒絕,轉而支持托利黨候選人威廉·布倫來。克拉克遭解僱,史密斯當選[8]:145。
Remove ads
患病與去世

1706年3月至4月間,喬治病勢沉疴,痰中帶血,後似有起色[8]:150,但因病重未能參加6月為慶祝英格蘭在拉米伊戰役獲勝而於聖保羅座堂舉行的感恩儀式[8]:151。1707年5月,喬治亦未能出席為慶祝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併的感恩儀式,而是在漢普頓宮調養[8]:163。
1707年夕利群島海難,克勞茲利·肖維爾爵士所率艦隊失事,暴露出海軍部管理不善之弊,而喬治為名義上的負責人。更換邱吉爾海軍上將、另擇更具魄力者接任的呼聲日高[8]:175–176。1708年10月,五位權勢赫赫的輝格黨政治家(人稱「輝格黨小集團」——薩默斯勳爵、哈利法克斯勳爵、奧福德勳爵、沃頓勳爵、森德蘭勳爵)紛紛要求罷黜喬治王子與邱吉爾。馬爾伯勒致函他的弟弟,勸他引退辭職[8]:198[7]:366,但邱吉爾受喬治王子庇護,拒不從命[3]:267[7]:366。
政治壓力正熾之際,喬治已病入膏肓,罹患重症哮喘與水腫[3]:279。喬治在1708年10月28日下午1:30於肯辛頓宮去世[8]:198[1]:267–268。女王悲痛欲絕[10]:165–168[8]:198[3]:280[7]:370, 372。詹姆士·布里奇斯致函卡多根陸軍上將說:
他的死讓女王陷入了難以言喻的悲痛之中。她始終守在他身邊,直至他咽氣,甚至在他斷氣的那一刻還在不停地親吻他,我的馬爾伯勒勳爵夫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勸得她離開他[g][3]:280。
安妮在寫給她侄子丹麥國王腓特烈四世的信中寫道:「我必須向陛下你承認,失去這樣一位深愛我、對我忠貞不渝的丈夫,這打擊太過沉重,我實在無法做到如應有的那樣承受這一切[h][8]:198[7]:372。」安妮執意留肯辛頓宮,伴丈夫遺體左右,但迫於馬爾伯勒公爵夫人的壓力,不得已遷往聖詹姆士宮[8]:199[3]:281–282。公爵夫人諸多越俎代庖之舉,令安妮銜恨,其中包括將喬治肖像自女王寢宮移去,且拒不歸還,辯稱「剛失去摯愛之人時,避開他們的遺物或任何相關物件是再自然不過的事」[i][8]:202。安妮與公爵夫人曾親密無間,但二人因政見分歧漸生嫌隙。喬治死後,二人關係更是雪上加霜[3]:283。11月13日午夜,喬治的遺體秘密安葬於西敏寺[8]:203。
Remove ads
遺留

安妮最初拒不任命新海軍大臣,堅持親自履行其職,不任命政府官員接替喬治。首次有人呈遞文件請她代替喬治簽署時,安妮不禁淚下[3]:283[7]:372–373。輝格黨小集團不為所動,堅請任命集團成員、喬治王子主要批評者之一奧福德勳爵為第一海軍大臣。邱吉爾海軍上將退休後,安妮未任輝格黨人,而是任命溫和托利黨人彭布羅克勳爵執掌海軍部。然而,輝格黨小集團成員薩默斯與沃頓,獲任彭布羅克空出的樞密院議長及愛爾蘭總督之職。輝格黨仍不滿,持續向彭布羅克與女王施壓。彭布羅克任職未滿一年便辭職。經一個月爭論,1709年11月,女王最終同意由奧福德任第一海軍大臣,執掌海軍部[3]:284。
安妮的伯父查爾斯二世曾有關於喬治王子的名言:「我試過他醉酒的樣子,也試過他清醒的樣子,可無論醉醒,他都一無是處[j][10]:41[3]:35。」喬治性情沉靜謙遜。約翰·麥基描述喬治,「這個王子性情隨和、平易近人,理解力紮實卻不事張揚……體態很胖,喜歡聽新聞、喝酒,也深愛女王,兩人育有多個子女,卻無一人存活[k][8]:176……」安妮昔日的傾慕者馬爾格雷夫勳爵曾取笑喬治的哮喘,說王子不得不用力呼吸,免得被當成死人抬去下葬[10]:41[3]:73。至維多利亞女王時期,喬治已落得愚鈍之名,遭人鄙夷。維多利亞婚前曾表示,希望她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永不會扮演「安妮女王那位極為愚蠢平庸的丈夫所居的從屬角色」[l][15]:572。1930年代,溫斯頓·邱吉爾稱喬治「無足輕重」[m],唯對安妮而言除外[9]:vol. II, 504–505。

喬治對海軍運作影響甚微,但他對航海與海員福祉頗感興趣,1704年曾資助出版約翰·弗拉姆斯蒂德的《觀測》(Observations)[6]。喬治僅以製作模型船為樂,他並不是當時最富傳奇色彩的政治人物[10]:41[8]:116, 202,卻是安妮女王忠誠且堅定支持的丈夫。二人婚姻雖飽經個人悲劇,卻始終忠貞不渝、相濡以沫[10]:41–42[8]:34–35[3]:32–35。
不列顛此前一位女王的丈夫奧倫治的威廉,拒絕位在妻下,終成為國王。威廉與瑪麗堪稱17世紀歐洲傳統性別角色的典範:瑪麗為賢妻,威廉掌實權。然而,喬治與安妮則反其道而行之:喬治為賢夫,安妮行王權。威廉曾誤判,認為喬治會借與安妮的婚姻,在不列顛另築勢力根基,但喬治從未挑戰妻子權威,亦從未汲汲於權勢。安妮偶借賢妻形象脫身於不快之境,她的舅舅第二代克拉倫登伯爵亨利·海德試圖從她口中打探1688年威廉入侵的消息時,她聲稱,身為女人,「我所知的一切,都是王子告訴我他從國王那裡聽到的」[n],但實則只是權宜之計[16]。丈夫對妻子財產享有合法權利,且世人多認為,男人屈從於妻子,既違背常理,亦違背教會的教義[7]:181–182。喬治從未有此主張或要求,甘為王子與公爵。喬治曾言:「我是陛下她的臣民,今日已向她宣誓效忠。我將唯她之命是從[o][7]:181。」 歷史學家安妮·薩莫塞特曾言:「由於喬治王子被普遍視為無足輕重的人物,世人反而更容易接受他這一不合常規的地位,幾乎是出於偶然,喬治為女權主義取得了一次重大進展。在安妮統治之前,任何一位女王的丈夫都未曾被剝奪國王頭銜,即便像瑪麗·都鐸的丈夫西班牙的菲利普那樣未被賦予行政權力、他的頭銜也隨她的死而終止,至少也曾擁有過國王頭銜[p][7]:182。」溫斯頓·邱吉爾寫道:
丹麥的喬治相貌英俊,身材高大,金髮碧眼,性情溫和。他素有勇武之名,1677年丹麥與荷蘭的一場戰役中,他曾率騎兵衝鋒救出兄長。他不算聰慧,也非飽學之士——只是個單純本分的普通人,沒有嫉妒之心,也無野心抱負,卻有著驚人的食量和酒量,熱衷於餐桌上的一切享樂。查爾斯那句廣為人知的評價,「我試過他醉酒的樣子,也試過他清醒的樣子,可無論醉醒,他都一無是處,」其實並未公允體現出他沉穩可靠性格中那份樸實的美德與始終如一的好脾氣[q][9]:vol. I, 168–169。
傑里邁亞·克拉克曾作《丹麥親王進行曲》以紀念喬治[17],馬里蘭州喬治王子縣亦於1696年以喬治的名字命名[18]。戈弗雷·內勒爵士所繪喬治的肖像,現藏於格林威治國家航海博物館、丹佛里斯郡德拉姆蘭里格城堡,另有與喬治·克拉克的雙人肖像藏於牛津大學萬靈學院。丹麥所藏肖像包括里茨-托特收藏中威廉·維辛之作,及腓特烈堡宮國家收藏中卡雷爾·范·曼德之作[6]。
喬治王子為海倫·埃德蒙森2015年創作的戲劇《安妮女王》中的角色[19]。2018年時代喜劇電影《寵兒》所涉時段,喬治王子尚在人世且與安妮女王成婚,但片中未作任何呈現[20]。
Remove ads
頭銜、稱號、榮譽、紋章
1689年—1708年:第三(丹麥的喬治王子的)步兵團總司令[23]
丹麥-挪威王家紋章,配有三尖銀色紋章綬,每尖飾有三枚鼬紋章飾。整體上方飾有丹麥和挪威王子的冠冕。其頂飾為「金色冠冕上立有一隻天藍色半獅,獅身直立,面向前方,戴金色冠冕」[s][25]:288。
![]() |
---|
昆布蘭公爵、嘉德騎士喬治王子的紋章 |
子嗣
先祖
原文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