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為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為學》是一篇由清代文學家彭端淑所作的散文,選自《白鶴堂文稿》,另有原名為《為學一首示子姪》。
簡介
這篇文章是彭端淑寫給他的子姪輩看的,為的是教育他們要有遠大志向,刻苦學習。
本文講述了「蜀鄙二僧」「之南海」的小故事,生動地告訴人們困難與容易之間存在相互轉化的關係,鼓勵他們不論天資高低立志學習,勇於實踐,刻苦上進。
本文結構特點是從議論轉到敘事再轉回議論。[1]
正文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昏與庸無以異也。聖人之道,卒於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期昏與庸而力不學倦,自立者也。 [2]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