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主介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主介面也稱主螢幕或開始螢幕是主螢幕上的行動作業系統或計算機程式。主螢幕並不完全相同,因為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重新排列圖示,而主螢幕通常在不同的行動作業系統上有所不同 幾乎每個智慧型手機都有某種形式的主螢幕,通常顯示應用程式,設定和通知的鏈結。

共同特點
主螢幕通常由應用程式鏈結或捷徑組成,通常可以安排在多個頁面上,並作為使用者訪問電話功能的主要方法。主螢幕還傾向於在螢幕的邊緣包括一個停靠欄,其中可以從主螢幕上的任何頁面儲存和訪問應用程式鏈結。大多數作業系統允許使用者將資料夾添加到主螢幕以進一步組織應用程式鏈結。[1][2]某些主螢幕還可能包含顯示推播通知的窗格,或者可以訪問選擇的系統設定。[1][2]
除了應用程式鏈結之外,許多主螢幕還能夠顯示環境資訊,例如Windows Phone上的動態磁貼或Android上的小部件。[3][4]這些圖塊或小部件可能鏈結到應用程式,但它們不同於傳統鏈結,因為它們顯示當前動態資訊而不是靜態圖示。但是,資訊的相關性增加可能以裝置電池壽命,帶寬以及靜態應用程式圖示提供的識別容易度為代價。[5]
可選的主螢幕
雖然大多數主螢幕都有類似的結構,但並不是所有的螢幕都是相同的。不太常見的主螢幕範例的兩個值得注意的例子包括Siri和WebOS。前者是Apple的 自然語言使用者介面,其功能類似於更傳統的主螢幕,如打開應用程式,顯示相關數據以及管理手機設定。後者以使用完全動態的應用程式圖示而聞名,該應用程式圖示模仿應用程式的當前狀態,類似於其他行動作業系統上的任務管理器。[5]
儘管大多數行動作業系統都包含默認主螢幕,但某些裝置還允許使用者使用不同的應用程式或第三方主螢幕替換本地主螢幕,從而允許使用其他主螢幕不同。[5]
歷史

主螢幕的第一個例子之一可以在1997年推出的PalmPilot上找到。[5]早期的主螢幕通常比當前的迭代更少客製化。例如,iOS的早期版本不允許使用者重新排列主螢幕上的應用程式或更改背景圖像。[1]
因為主螢幕經常用作與行動作業系統互動的主要方法,所以它們往往會在作業系統的更新上發生緩慢變化。[5]
另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