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烏盧帕米爾

土耳其村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乌卢帕米尔
Remove ads

烏盧帕米爾土耳其語Ulupamir直譯「大帕米爾」)是土耳其凡省埃爾吉斯的一個村莊。村子裡大多數是吉爾吉斯人,他們來自阿富汗北部瓦罕大帕米爾小帕米爾

快速預覽 烏盧帕米爾 Ulupamir, 國家 ...

烏盧帕米爾村距離凡省132公里,距離埃爾吉斯32公里。現在那裡生活著3850個吉爾吉斯人。該村的經濟主要依靠農業和畜牧業。

歷史

烏盧帕米爾的吉爾吉斯人的祖先最先居住在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1920年代為了逃離蘇聯的布爾什維克,離開家園前往中國,1949年後,他們又從中國逃往南方。瓦罕走廊似乎是個安全的避風港,直到1970年代末阿富汗發生動亂。

1978年,阿富汗四月革命爆發,居住在阿富汗瓦罕區域的吉爾吉斯人又逃往巴基斯坦。 然而,他們難以適應巴基斯坦的炎熱氣候,加之難民營不良的衛生條件,其中有450人被疾病奪去生命。他們請求在白沙瓦的美國領事館簽發5000張簽證,以便在阿拉斯加州(與瓦罕氣候和溫度相同的地區)安家。 他們的請求被拒絕了。 為解決這個問題,團體頭領提議以移民身份前往土耳其,並向土耳其駐巴基斯坦大使館提出協助請求。

1982年,凱南·埃夫倫領導的土耳其軍政府同意了他們的請求,1150名吉爾吉斯人乘飛機抵達阿達納。之後,他們被分別安置在馬拉蒂亞省和凡城省。 1983年, 圖爾古特·厄扎爾將他們定居在凡城省的阿爾滕代雷(Altındere)村,後來在吉爾吉斯人請求下改名為烏盧帕米爾(吉爾吉斯語的「大帕米爾」)。[1][2]

紀錄片《一隻死羊的37種用法》,帕米爾吉爾吉斯人的故事就是記述這些吉爾吉斯人在他們新的家園的生活。

Remove ads

文化

Thumb
烏盧帕米爾村少女

該村有一個文化組織,稱為「帕米爾文化教育組織」(土耳其語Pamir Kültür Eğitim Derneği),旨在保護他們的文化和家庭傳統和手工藝品。[3]

傳統

總的來說,他們具有古老的土耳其文化,他們非常好客,以民間舞蹈和五彩的婚禮而聞名。

每年六月都舉行「愛蘭博覽會」,用於保護村莊的身份和獨特的文化。活動從閱讀瑪納斯史詩開始,傳統服裝,手工藝品,飾品在節日裡展出。

吉爾吉斯的民族運動是表演馬背叼羊比賽是節日中最有趣的一部分。

食物

傳統食物包括土耳其餃子英語Manti (dumpling)、吉爾吉斯抓飯、麵包和肉食,不同種類肉和奶酪的土耳其薄餅英語börek,以及不同種類的麵團食品。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