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烏蘇里江

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乌苏里江map
Remove ads

烏蘇里江滿語ᡠᠰᡠᡵᡳ
ᡠᠯᠠ
轉寫Usuri Ula,俄語:Река Уссури羅馬化:Reka Ussuri)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的界河。烏蘇里江發源在現屬俄羅斯的錫霍特山脈(內興安嶺)主峰北坡的石人溝地方,西北流向,與三道溝匯流後,改為東北流向,曲曲彎彎穿過山和草原,至撫遠三角洲下端與黑龍江匯流,全長905公里,流域面積共有187,000餘平方公里。烏蘇里江魚產豐富,而且因江面寬闊,水流平穩,便於航運,也是消夏避暑、江畔垂釣、旅遊觀光的勝地。

快速預覽 烏蘇里江Река Уссури Usuri Ula, 流域 ...
Remove ads

名稱

Thumb
烏蘇里江流域圖

名稱來源於滿語,一說意為「水裏的江」或「東方日出之江」[1][2],一說意為「天王」,一說有「順流而下」的意義[3][4][5],一說是「下游」的意思[6],一說是「黑如菸灰」[7],又作「烏子江」和「戊子江」。唐稱「安居骨水」,金稱「阿里門河」[8],元稱「忽呂古江」[9],明稱「阿速江」和「速里河」[8]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前,在俄境內的上游部分有不同的名稱;1972年起,蘇聯當局為了消除滿洲及中國的影響,蘇聯當局大規模篡改遠東地區的地名[10]阿爾希波夫卡村俄語Архиповка (Приморский край)上游稱楊木溝子(俄語:Река Янмутьхо́уза),丘古耶夫卡區境內稱三道溝(俄語:Река Сандаго́у),到刀兵河口以上的部分稱烏拉河(俄語:Река Улахе́[11][12][13]

地理

Thumb
1962年 烏蘇里江上捕魚

烏蘇里江起源於奧莉加區境內內興安嶺的雪山,總體上河穿行在平坦的地面上,河道蜿蜒,經常分叉,河中多島嶼,中游穿過藍嶺處形成陡峭的岩岸。在卡扎克維切沃村俄語Казакевичево附近匯入黑龍江的卡扎克維切夫水道[a],水道在伯力市區西岸匯入黑龍江主航道。松阿察河起源於興凱湖,在左岸注入烏蘇里江,將興凱湖的水排入烏蘇里江。河道中最大的島是庫圖佐夫島

水源的60%來自降雨,30%-35%來自融雪,還有一部分來源於地下水。3月到8月水位高,由融雪和洪水造成。流量上下游差異大,在上游143立方米每秒,中游230立方米每秒,在下游距河口147公里處是1150立方米每秒;最大值上,中游10300立方米每秒,下游10520立方米每秒,河水經常溢出堤岸[14][15][16][17]。11月上凍,4月化凍。

左主要支流有刀兵河、德拉古奇納河俄語Драгучина、松阿察河、穆稜河和撓力河;右主要支流有茹拉夫廖夫卡河大烏蘇爾卡河比金河小清河俄語Шивки比拉河波德霍廖諾克河霍爾河基亞河奇爾基河卡巴爾加河。其他支流還有伊茲維林卡河、額衣虎河(二道溝)、法爾圖河(大把河子)、卡緬卡河帕夫洛夫卡河

Thumb
烏蘇里江注入黑龍江處 左側是俄羅斯 右側是中國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1858年和1860年割讓的土地

早在五千年前,這裡便是古民族肅慎人居住的地方,到了公元前二世紀至公元四世紀,肅慎改稱[18]挹婁。三世紀八十年代北魏拓跋圭,挹婁又勿吉。六世紀至九世紀的唐朝五代時期,勿吉又靺鞨,烏蘇里江流域,分別為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所管領,一度權渤海國的屬地。宋、遼、金時,勿吉又形成女真族。元朝在烏蘇里江沿岸建立水達達路和阿速骨兒千戶所。明朝在今虎頭對岸建有亦麻河衛,在今虎林縣城一帶建有失里綿衛,在今饒河縣馬架子林場以北建失兒兀赤衛;大楞以東建穆嚕河衛,在今撫遠縣境江東岸建有阿萬衛、伏里其衛和喜申衛等。清朝初,烏蘇里江一帶地方,初歸寧古塔副都統領屬。雍正以後,改歸三姓副都統管領。直至光緒末年宣統年間,這一帶才分別建立了府、州、縣、廳等行政機構[8]

原先整個烏蘇里江是中國內河。俄羅斯不斷侵犯滿洲地區,1655年,第一個俄羅斯人奧努弗里·斯捷潘諾夫率船隊順烏蘇里江逆流而上。1858年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恐嚇黑龍江將軍奕山簽署《璦琿條約》割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歸俄國遠東聯邦管區所屬,1860年滿清中央政府在《中俄北京條約》確認璦琿條約的內容。1969年,蘇聯侵犯珍寶島,發生了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導致中蘇關係惡化。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