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乞拉朋吉
印度城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乞拉朋吉[1](英語:Cherrapunji;印地語:चेरापूंजी),現稱索赫拉(英語:Sohra;印地語:सोहरा),是印度東北部梅加拉亞邦東卡西丘陵縣的一個小城鎮,海拔1484米,人口10,086人(2001年)。它是世界上曾經在一個月內降水最多的地區,也是世上年降水量第二高的地區(僅次於距離15公里遠的毛辛拉姆),有「世界雨極」之稱。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1年4月19日) |
乞拉朋吉位於「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的南麓,南亞孟加拉灣北岸布拉馬普特拉河和恆河的下游,坐落在東西走向的卡西丘陵南坡的一袋形山坳中,與梅加拉亞邦首府西隆相距約51千米。乞拉朋吉所處的梅加拉亞邦曾屬阿薩姆邦,1972年從阿薩姆邦分離,成為一個獨立的邦。
Remove ads
地理

乞拉朋吉位於布拉馬普特拉河南側卡西丘陵的南坡海拔1370米處,離孟加拉灣約400千米。卡西丘陵為東西走向,長約250千米,海拔約1500米,東端與緬甸西部南北向的阿拉干山脈和野人山相接,形成了一個寬廣的向南敞開的漏斗狀谷地。
從3月至10月的八個月的降水量占了乞拉朋吉每年平均降水量的98%;6月和7月兩個月的降水量就要占到總降水量的47.7%。在11月至2月的四個月中的降水量很少。由於土地貧瘠乾旱,當地也沒有儲存雨水的水庫,以及近期的氣候變暖、污染、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等因素,乾季時,當地的居民甚至要通過步行從數千米外的地區運水來維持生活。[4]
乞拉朋吉的降水主要屬於地形雨。在6月至9月的雨季時,來自印度洋的暖濕西南季風從恆河三角洲一路進入孟加拉國的低地平原,在向北前行300-400千米後,突然受到卡西丘陵的阻擋,被迫在2至5千米的範圍內上升至1370米的高度。氣流被迫抬升時,發生絕熱降溫,使其中的水蒸氣凝結為水滴,在山地的迎風坡乞拉朋吉形成降雨。
雨季時河水潰決,恆河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區實際上已經變成一片湖澤。由於洪水較暖,西南季風在到達乞拉朋吉之前,先吹拂到這片低地湖澤上,因此季風氣流飽含了大量的水汽,更使乞拉朋吉的降雨量猛增。10月起,西南季風逐漸消退,乞拉朋吉的降水量開始銳減。
根據金氏世界紀錄,乞拉朋吉是迄今單月內降雨量最多的地方,1861年7月間曾下了9299.96毫米的雨量。[5]該地原先也曾創下最大年降水量(1974年達24,555毫米)的紀錄,有時亦被認為是日降水量最多的地區 (1995年6月16日的降水量達1,563毫米),但實際上此二紀錄已分別被乞拉朋吉以西15千米的村莊毛辛拉姆(1985年降水量共26,000毫米),以及留尼旺(1966年1月8日的降水量達1,825毫米)所超越。
Remove ads
人口

根據印度2001年的人口統計結果,[6]乞拉朋吉共有人口10,086人,其中49%為男性,51%為女性。男女性識字率相等,平均識字率為74%,高於印度全國的59.5%。19%的人口年齡小於6歲。
乞拉朋吉的居民多為卡西族(Khasis),為孟-高棉人,屬母系社會。男子結婚後要搬到妻子家中去住,且子女隨母姓。[7]卡西族人的母語為卡西語,一般歸類於孟-高棉語族,自身以前並沒有書寫系統,目前以傳教士引入的拉丁字母書寫。卡西語內部差異很大,有時來自乞拉朋吉周圍兩個不同村莊的人不能相互通話。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