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乾陵無字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乾陵無字碑
Remove ads

無字碑也稱為豐碑,位於陝西乾縣唐乾陵東側,是為武周皇帝武則天所立,與西側唐高宗李治述聖記碑相呼應。[1]無字碑由一整塊石頭雕成,重98.8噸,[2]是中國歷代墓碑中的巨製。[3]

Thumb
乾陵無字碑

外觀

無字碑由一塊完整的石頭雕成,通高7.53米、寬為2.1米、厚1.49米,重達98.8噸。[4]碑身上則左右各雕有四條相互纏繞的螭龍,並飾以天雲龍紋。碑座上則刻有駿馬、雄獅、雲紋等,[2]長2.14米、寬0.66米。[4]同時碑身上還刻有宋朝以後前來遊覽的各路人士的題字。

2025年年初,無字碑上方建起一座亭子。[5]

無字原因

無字碑因最初碑上未刻一字而得名,乾隆年間《雍州金石記》有記載:「碑側鐫龍鳳形,其面及陰俱無字。」對於武則天為何立無字碑的原因,歷來說法不一,常見的說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 武則天認為自己的功德是無法用文字來表達的,在她統治期間國泰民安、政治清明。[2][6]
  • 武則天自認為罪孽深重,或對自己稱帝感到愧疚。[2][6]
  • 武則天認為:父母恩情大似天,不能迕逆在堂前。無法言表,故為「無字碑」。[2][6]
  • 來自武則天的臨終遺言:「己之功過,留待後人評說」。[2][4][6]
  • 該碑為唐中宗李顯為武則天所立,但對於是將她稱為皇帝還是母后有爭議,才擱置下來成了無字碑。[6][7]
  • 陝西文物研究所曾在考查中發現無字碑陽面刻滿了長4厘米、寬5厘米的方格子,有人便認為這是當初準備用來刻字時留下的。於是有人推測,武則天已將寫好的碑文交給了兒子李顯,但李顯對母親廢唐建周的行為不滿、不想對她歌功頌德,但卻也不好公開批評,於是才留下了無字碑。[3][6]

其他的說法還有「信佛說」[6]、「仿效說」、「非碑說」等。[7]

Remove ads

後世題字

Thumb
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

雖然最初並未刻字,不過在宋朝之後,人們開始在無字碑上題字,1938年《乾縣新志》記載:「向無字。金元後,往來登眺,有題詠詩篇刊其上。」目前共有39人所題的42段文字[1][4](一說13段[2])。其中題字最早的是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谷正叔所題的文字:

在金天會十二年(1134年),金國皇弟完顏宗堯曾題在其上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簡稱《郎君行記》),由某種不明文字和漢語譯文相對照。其中漢語譯文為:

對於不明文字究竟是何文字,日本學者山路廣明稱其為「二十世紀之謎」。[4][6]明朝金石學家趙崡在《石墨鐫華》中認為這是女真字[8]然而在1920年代,考古學家在內蒙古巴林右旗發現遼代帝后的墓誌,對照之後才了解到其實這些文字是早期的契丹小字,從而解開了這一謎團。[2]

圖集

Thumb
側面
Thumb
正面
Thumb
仰視
Thumb
後世題字細節,左上王鼎題字,左下喬宇、許柔等人題字,中上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右下楚郎溪、陳仲祿題字[9]

參見

注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