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五常大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五常大米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黑龍江省五常市以稻花香二號(早期稱為五優稻四號)為主要栽培品種完成種植、收穫、加工、包裝等全部環節的大米[1]。
五常市水系發達,土壤肥沃,因其氣候寒冷水稻一年一熟,且水稻收穫期五常地區的晝夜溫差大,致使其大米口感味道佳,成為黑龍江省特產,後於2003年5月10日被列入中國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列表[2]。
歷史
朝鮮族田永太是稻花香2號的第一培育人[3]。20世紀50年代,田永太從韓國青山南道來到了中國黑龍江省五常市,1966年其成為龍鳳山鄉的五一生產隊長,其在工作期間先後發現、培育、優選出了一系列水稻品種[3]。1993年,田永太成功培育長粒米「93-8」(後被命名為五優稻1號)並於次年開始大面積種植,自此,五常大米好吃的美名傳遍中國[4]。1999年五優稻4號(即稻花香2號)問世,成為今天種植最為廣泛的五常大米的由來[3]。2021年,田永太離世,終年82歲,被五常人民譽為稻花香之父、東北的袁隆平[3][4]。
2003年起,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將五常大米確立為原產地保護產品,明確五常市全部24個鄉鎮所生產的40多個品種大米都叫五常大米[5]。伴隨五常大米出名後,2010年7月,央視曝光外地企業往大米中摻入香精冒充稻花香事件,致使五常大米首度遭遇品牌危機,「摻假」成為五常大米的污點話題[6][7]。2014年,五常市副市長何廣銘率領五常大米維權小組奔波各地維權期間險些被打,再次引發媒體關注[6]。2015年,新華網、北京晚報等媒體刊發報道,稱五常大米年產量為71.4萬噸,至多105萬噸,但業內人士估算,中國市場上標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萬噸,並表示市場存在廉價米勾兌冒充五常大米的「調和米」現象[7][8]。
五常市政府為維護五常大米品牌於2014年建立農業物聯網服務中心[9]。2018年12月5日以後,五常市政府持續整頓米業市場,打擊使用域外水稻冒充五常大米等違法違規行為[5]。截至2019年1月[update],五常市政府已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人民幣建成了五常市農業物聯網服務中心,欲通過「三確一檢一碼」產品溯源服務體系,使五常大米全過程保質、保真、可溯源[5]。2019年,五常市政府與京東集團達成合作,開辦了銷售五常大米的官方店鋪[10]。2022年,五常市政府升級改造了其物聯網系統、建設了區塊鏈溯源平台、升級了五常大米溯源防偽系統,以監控五常大米全產業鏈的運行數據[9][11]。
2023年2月,農民日報發文表示,2022年的五常市水稻收購均價為2.6元人民幣/斤,五常大米的最低售價約8元人民幣/斤[9]。 2025年1月,五常市政府在政府報告中表示,五常大米品牌價值為713.41億元,連續9年獲全國地標產品大米類第1名[12],同年2月,五常市政府披露其轄區五優稻四號(俗稱「稻花香2號」)的種植面積215. 1萬畝,年產優質水稻約130萬噸,產出優質大米約70萬噸,商品量約66.5萬噸,並表示五常水稻的諸多環節成本較高,到消費者手中的價格應在每斤10元人民幣以上[13]。
中國政府為五常大米設立過三次國家標準,以發布的先後順序分別為2003年8月9日發布的標準號為GB 19266-2003的強制性國家標準[14]、2008年10月22日發布的標準號為GB/T 19266-2008的推薦性國家標準[15],現行的是2024年12月31日發布的標準號為GB/T 19266-2024的推薦性國家標準[1]。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